eBPF(扩展的伯克利数据包过滤器)是 Linux 内核中的一种新技术,允许用户在内核空间中执行自定义程序,而无需更改内核代码。这为系统管理员和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可以深入了解和监控系统的行为,从而进行优化。
在本篇教程中,我们将探索如何使用 eBPF 编写程序来统计随机和顺序的磁盘 I/O。磁盘 I/O 是计算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特别是在数据密集型应用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磁盘 I/O 成为了系统性能的关键瓶颈。应用程序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如何与存储层进行交互。因此,深入了解和优化磁盘 I/O,特别是随机和顺序的 I/O,变得尤为重要。
-
随机 I/O:随机 I/O 发生在应用程序从磁盘的非连续位置读取或写入数据时。这种 I/O 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磁盘头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的位置之间移动,导致其通常比顺序 I/O 的速度慢。典型的产生随机 I/O 的场景包括数据库查询、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操作以及虚拟化环境中的并发任务。
-
顺序 I/O:与随机 I/O 相反,顺序 I/O 是当应用程序连续地读取或写入磁盘上的数据块。这种 I/O 模式的优势在于磁盘头可以在一个方向上连续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视频播放、大型文件的下载或上传以及连续的日志记录都是产生顺序 I/O 的典型应用。
为了实现存储性能的最优化,了解随机和顺序的磁盘 I/O 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随机 I/O 敏感的应用程序在 SSD 上的性能通常远超于传统硬盘,因为 SSD 在处理随机 I/O 时几乎没有寻址延迟。相反,对于大量顺序 I/O 的应用,如何最大化磁盘的连续读写速度则更为关键。
在本教程的后续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使用 eBPF 工具来实时监控和统计这两种类型的磁盘 I/O。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 I/O 行为,还可以为进一步的性能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Biopattern 可以统计随机/顺序磁盘I/O次数的比例。
首先,确保你已经正确安装了 libbpf 和相关的工具集,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的源代码:bpf-developer-tutorial
导航到 biopattern
的源代码目录,并使用 make
命令进行编译:
cd ~/bpf-developer-tutorial/src/17-biopattern
make
编译成功后,你应该可以在当前目录下看到 biopattern
的可执行文件。基本的运行命令如下:
sudo ./biopattern [interval] [count]
例如,要每秒打印一次输出,并持续10秒,你可以运行:
$ sudo ./biopattern 1 10
Tracing block device I/O requested seeks... Hit Ctrl-C to end.
DISK %RND %SEQ COUNT KBYTES
sr0 0 100 3 0
sr1 0 100 8 0
sda 0 100 1 4
sda 100 0 26 136
sda 0 100 1 4
输出列的含义如下:
DISK
:被追踪的磁盘名称。%RND
:随机 I/O 的百分比。%SEQ
:顺序 I/O 的百分比。COUNT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的 I/O 请求次数。KBYTES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读写的数据量(以 KB 为单位)。
从上述输出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sr0
和sr1
设备在观测期间主要进行了顺序 I/O,但数据量很小。sda
设备在某些时间段内只进行了随机 I/O,而在其他时间段内只进行了顺序 I/O。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 I/O 模式,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 biopattern 的核心 eBPF 内核态代码:
#include <vmlinux.h>
#include <bpf/bpf_helpers.h>
#include <bpf/bpf_tracing.h>
#include "biopattern.h"
#include "maps.bpf.h"
#include "core_fixes.bpf.h"
const volatile bool filter_dev = false;
const volatile __u32 targ_dev = 0;
struct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HASH);
__uint(max_entries, 64);
__type(key, u32);
__type(value, struct counter);
} counters SEC(".maps");
SEC("tracepoint/block/block_rq_complete")
int handle__block_rq_complete(void *args)
{
struct counter *counterp, zero = {};
sector_t sector;
u32 nr_sector;
u32 dev;
if (has_block_rq_completion()) {
struct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ion___x *ctx = args;
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sector);
nr_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nr_sector);
dev = BPF_CORE_READ(ctx, dev);
} else {
struct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e___x *ctx = args;
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sector);
nr_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nr_sector);
dev = BPF_CORE_READ(ctx, dev);
}
if (filter_dev && targ_dev != dev)
return 0;
counterp = bpf_map_lookup_or_try_init(&counters, &dev, &zero);
if (!counterp)
return 0;
if (counterp->last_sector) {
if (counterp->last_sector == sector)
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erp->sequential, 1);
else
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erp->random, 1);
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erp->bytes, nr_sector * 512);
}
counterp->last_sector = sector + nr_sector;
return 0;
}
char LICENSE[] SEC("license") = "GPL";
- 全局变量定义
const volatile bool filter_dev = false;
const volatile __u32 targ_dev = 0;
这两个全局变量用于设备过滤。filter_dev
决定是否启用设备过滤,而 targ_dev
是我们想要追踪的目标设备的标识符。
BPF map 定义:
struct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HASH);
__uint(max_entries, 64);
__type(key, u32);
__type(value, struct counter);
} counters SEC(".maps");
这部分代码定义了一个 BPF map,类型为哈希表。该映射的键是设备的标识符,而值是一个 counter
结构体,用于存储设备的 I/O 统计信息。
追踪点函数:
SEC("tracepoint/block/block_rq_complete")
int handle__block_rq_complete(void *args)
{
struct counter *counterp, zero = {};
sector_t sector;
u32 nr_sector;
u32 dev;
if (has_block_rq_completion()) {
struct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ion___x *ctx = args;
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sector);
nr_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nr_sector);
dev = BPF_CORE_READ(ctx, dev);
} else {
struct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e___x *ctx = args;
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sector);
nr_sector = BPF_CORE_READ(ctx, nr_sector);
dev = BPF_CORE_READ(ctx, dev);
}
if (filter_dev && targ_dev != dev)
return 0;
counterp = bpf_map_lookup_or_try_init(&counters, &dev, &zero);
if (!counterp)
return 0;
if (counterp->last_sector) {
if (counterp->last_sector == sector)
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erp->sequential, 1);
else
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erp->random, 1);
__sync_fetch_and_add(&counterp->bytes, nr_sector * 512);
}
counterp->last_sector = sector + nr_sector;
return 0;
}
在 Linux 中,每次块设备的 I/O 请求完成时,都会触发一个名为 block_rq_complete
的追踪点。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 eBPF 来捕获这些事件,并进一步分析 I/O 的模式。
主要逻辑分析:
- 提取 I/O 请求信息:从传入的参数中获取 I/O 请求的相关信息。这里有两种可能的上下文结构,取决于
has_block_rq_completion
的返回值。这是因为不同版本的 Linux 内核可能会有不同的追踪点定义。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从上下文中提取出扇区号 (sector
)、扇区数量 (nr_sector
) 和设备标识符 (dev
)。 - 设备过滤:如果启用了设备过滤 (
filter_dev
为true
),并且当前设备不是目标设备 (targ_dev
),则直接返回。这允许用户只追踪特定的设备,而不是所有设备。 - 统计信息更新:
- 查找或初始化统计信息:使用
bpf_map_lookup_or_try_init
函数查找或初始化与当前设备相关的统计信息。如果映射中没有当前设备的统计信息,它会使用zero
结构体进行初始化。 - 判断 I/O 模式:根据当前 I/O 请求与上一个 I/O 请求的扇区号,我们可以判断当前请求是随机的还是顺序的。如果两次请求的扇区号相同,那么它是顺序的;否则,它是随机的。然后,我们使用__sync_fetch_and_add
函数更新相应的统计信息。这是一个原子操作,确保在并发环境中数据的一致性。 - 更新数据量:我们还更新了该设备的总数据量,这是通过将扇区数量 (nr_sector
) 乘以 512(每个扇区的字节数)来实现的。 - 更新最后一个 I/O 请求的扇区号:为了下一次的比较,我们更新了last_sector
的值。
在 Linux 内核的某些版本中,由于引入了一个新的追踪点 block_rq_error
,追踪点的命名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原先的 block_rq_complete
追踪点的结构名称从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e
更改为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ion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eBPF 程序在不同版本的内核上出现兼容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iopattern
工具引入了一种机制来动态检测当前内核使用的是哪种追踪点结构,即 has_block_rq_completion
函数。
- 定义两种追踪点结构:
struct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e___x {
dev_t dev;
sector_t sector;
unsigned int nr_sector;
} __attribute__((preserve_access_index));
struct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ion___x {
dev_t dev;
sector_t sector;
unsigned int nr_sector;
} __attribute__((preserve_access_index));
这里定义了两种追踪点结构,分别对应于不同版本的内核。每种结构都包含设备标识符 (dev
)、扇区号 (sector
) 和扇区数量 (nr_sector
)。
动态检测追踪点结构:
static __always_inline bool has_block_rq_completion()
{
if (bpf_core_type_exists(struct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ion___x))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has_block_rq_completion
函数使用 bpf_core_type_exists
函数来检测当前内核是否存在 trace_event_raw_block_rq_completion___x
结构。如果存在,函数返回 true
,表示当前内核使用的是新的追踪点结构;否则,返回 false
,表示使用的是旧的结构。在对应的 eBPF 代码中,会根据两种不同的定义分别进行处理,这也是适配不同内核版本之间的变更常见的方案。
biopattern
工具的用户态代码负责从 BPF 映射中读取统计数据,并将其展示给用户。通过这种方式,系统管理员可以实时监控每个设备的 I/O 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系统的 I/O 性能。
主循环:
/* main: poll */
while (1) {
sleep(env.interval);
err = print_map(obj->maps.counters, partitions);
if (err)
break;
if (exiting || --env.times == 0)
break;
}
这是 biopattern
工具的主循环,它的工作流程如下:
- 等待:使用
sleep
函数等待指定的时间间隔 (env.interval
)。 - 打印映射:调用
print_map
函数打印 BPF 映射中的统计数据。 - 退出条件:如果收到退出信号 (
exiting
为true
) 或者达到指定的运行次数 (env.times
达到 0),则退出循环。
打印映射函数:
static int print_map(struct bpf_map *counters, struct partitions *partitions)
{
__u32 total, lookup_key = -1, next_key;
int err, fd = bpf_map__fd(counters);
const struct partition *partition;
struct counter counter;
struct tm *tm;
char ts[32];
time_t t;
while (!bpf_map_get_next_key(fd, &lookup_key, &next_key)) {
err = bpf_map_lookup_elem(fd, &next_key, &counter);
if (err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lookup counters: %d\n", err);
return -1;
}
lookup_key = next_key;
total = counter.sequential + counter.random;
if (!total)
continue;
if (env.timestamp) {
time(&t);
tm = localtime(&t);
strftime(ts, sizeof(ts), "%H:%M:%S", tm);
printf("%-9s ", ts);
}
partition = partitions__get_by_dev(partitions, next_key);
printf("%-7s %5ld %5ld %8d %10lld\n",
partition ? partition->name : "Unknown",
counter.random * 100L / total,
counter.sequential * 100L / total, total,
counter.bytes / 1024);
}
lookup_key = -1;
while (!bpf_map_get_next_key(fd, &lookup_key, &next_key)) {
err = bpf_map_delete_elem(fd, &next_key);
if (err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cleanup counters: %d\n", err);
return -1;
}
lookup_key = next_key;
}
return 0;
}
print_map
函数负责从 BPF 映射中读取统计数据,并将其打印到控制台。其主要逻辑如下:
- 遍历 BPF 映射:使用
bpf_map_get_next_key
和bpf_map_lookup_elem
函数遍历 BPF 映射,获取每个设备的统计数据。 - 计算总数:计算每个设备的随机和顺序 I/O 的总数。
- 打印统计数据:如果启用了时间戳 (
env.timestamp
为true
),则首先打印当前时间。接着,打印设备名称、随机 I/O 的百分比、顺序 I/O 的百分比、总 I/O 数量和总数据量(以 KB 为单位)。 - 清理 BPF 映射:为了下一次的统计,使用
bpf_map_get_next_key
和bpf_map_delete_elem
函数清理 BPF 映射中的所有条目。
在本教程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使用 eBPF 工具 biopattern 来实时监控和统计随机和顺序的磁盘 I/O。我们首先了解了随机和顺序磁盘 I/O 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接着,我们详细介绍了 biopattern 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定义和使用 BPF maps,如何处理不同版本的 Linux 内核中的追踪点变化,以及如何在 eBPF 程序中捕获和分析磁盘 I/O 事件。
您可以访问我们的教程代码仓库 https://github.com/eunomia-bpf/bpf-developer-tutorial 或网站 https://eunomia.dev/zh/tutorials/ 以获取更多示例和完整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