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20 lines (60 loc) · 11.9 KB

zi-xin-yang-zhi-wen-da-hua-dong-shi-fan-da-xu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20 lines (60 loc) · 11.9 KB

滋心养智-问答-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问答

『2013年10月4日』

**问:**教小朋友们传统文化时,先让他们背诵下来,等他们长大以后再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吗?

**答:**让他们先背诵的做法是对的。小孩子现在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他们记忆力非常好,很容易就可以背下来。随着成长,当他们理解力增强时,就会慢慢懂得其中内涵,此时就能随时用得上这些道理了。

其实如果允许,佛教里面的《十善经》等,也可以让孩子们背诵。

藏传佛教特别提倡让小孩子尽量多背一些论典。所以希望大家多倡导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学校的孩子背诵传统文化典籍,这对他们将来会非常有意义。

**问:**我很想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比如四书五经,但是自己也不是很懂其中的含义。能否请上师传讲《大学》《中庸》《孟子》等?

**答:**我以前也发过愿:要传讲《大学》《中庸》《老子》《孟子》《千字文》《荀子》等。因为一方面,很多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因缘比较具足;另一方面,现在个别人讲解的传统文化有些片面,我觉得应该融合儒释道三家的观点,这样来解释好一点。

虽然是有这样的发愿,但人生很短暂,能否实现也很难说。不管怎样,我还是发愿。

**问:**很多人内心浮躁,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做到静心?

**答:**可以念《心经》,这只需要几分钟。

我们平时工作时,如果念《心经》或者六字真言,依靠佛经、心咒的声音,心中浮躁的波浪会很快得以平息。心态调正之后,工作也会很有力量。

主持人:借着上师说的念《心经》,我跟上师汇报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华师大EMBA已经开展了三期专门念《心经》的共修了。希望更多同学加入到我们的共修活动中。

**问:**如何很好地引导周围人趣入大乘佛法,而不让他们有种被拉进一个圈子的恐惧感?

**答:**现在很多人好像觉得“佛教是教条、是宗教,而我不愿意有任何信仰,我只希求心灵鸡汤”。当然,有些人也愿意求更高深的一些境界。这个时候,我们不一定非要他皈依,因为很多人接受宗教信仰的心理空间是很狭窄的。

我今年去美国时也发现,那里的有些教授很反感别人提自己有信仰。在中国,有时也会看到:有些人明明信仰基督教,但是在接受采访时死活不说;有些人明明是佛教徒,也是绝口不提。

所以我很希望每个人把佛教当作一种文化——调心的文化或者寻找真理的文化。实际上,佛教确实是一种传统文化,刚开始是印度的文化,后来成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文化。在跟各国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这些文化非但对佛教的教义没有任何损害,反而使得佛教文化更加灿烂了。

所以佛教应当“文化”化,而不是宗教化。

对于一些知识分子,可以先给他们推荐一些逻辑性较强的佛教书籍,像《西藏生死书》《慧灯之光》等。这类书中,常常以佛学、科学和文学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道理,对此有智慧的人都会接受。等他们慢慢因缘具足时,自然就会趣入大乘妙法。

**问:**世界青年佛教论坛已经举办了三届,您觉得这三届论坛的参加者有怎样的变化?

**答:**我觉得他们的面孔散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爱的光芒。

已经举办的前三届佛教论坛是非常成功的,虽然参会人数不算很多,但通过智慧的碰撞,许多知识分子都收获了丰硕的心灵珍宝。

所以,年轻人不要整天把目光放在钱财、地位等价值不大的东西上,否则对自己的人生和家庭都不一定有利。我特别希望很多年轻人早一点遇到佛教,有更多的机缘学习这种甚深的智慧。只有具足智慧,人生才能少走弯路。

**问:**四年以来我一直在做一项大的研究,但这个研究却饱受争议。因为也许有人会利用这项研究结果做不好的事情。现在研究结果已经出来了,是否应该公布?

**答:**其实年轻人的争执最后会平息的。汉语里安静的“静”,是年青的“青”旁边有一个“争”,所以年轻人争争争,最后会静下来的。

作为科学工作者,遇到观点上的一些争论是正常的,因为要让所有人都满意确实难以办到。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画眉鸟给森林里的鸟类献歌,等它唱完后,鸟儿们都说很好听,但是乌鸦站出来说:“唱得很难听”。画眉为了让乌鸦满意,特意去拜师学唱。第二次开演唱会时,对于画眉的歌声,乌鸦认为很好,但是其它鸟都不认同。

所以,想要让所有人都认可是很难的。

**问:**我的父母、祖父母一辈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他们喜欢的佛教就是烧香拜佛。我很想引导他们系统地学习佛理,应该怎么办?

**答:**和长辈“签合同”达成协议:你答应跟他们一起烧香拜佛,他们也答应跟你一起闻思修。任何一个合作都是这样的。

**问:**您曾经在五台山说,如果能够和您一起发愿念诵一万遍《大自在祈祷文》,就能生生世世和您在一起。是这样吗?

**答:**去年大概六七月份的时候,我在五台山发愿:一年半之内念一万遍《大自在祈祷文》,并希望同缘分的人也这样发愿。

我不是说自己有神通,知道将来谁和谁在一起。佛经里面确实讲:如果在殊胜之处共同发愿,将来就会成熟如是之果。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也记载,以前共同发愿的,后来也实现了共同的梦想。

所以我发愿:一是弘法利生,一是生生世世不离大乘正法。也特别希望同缘之人一起发这样的愿。任何人这样发愿,都会有非常大的意义。

前段时间我看见地球在整个宇宙中如同一粒尘埃,当时就不禁想到人更是何其渺小。虽然如此,但是每个人发愿的力量却可以非常强大。所以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种发愿。

**问:**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您带我们汉人可能只带30年。这个说法准确吗?现在距离30年大约还有几年,这几年之后还会延期吗?

**答:**我曾经说过:从1987年开始带汉人,如果按虚年算,到2016年会满30年,我很想圆满30年。但并没有说以后会怎么样,没有说不带,也没有说带。

现在汉地的很多佛教徒都非常有智慧和信心,尤其是很多年轻人。而且很多像你们这样高校的年轻人,对佛教都有一些研究。当然,我并不是看不起老年人,而是年轻人是未来社会的主力。所以我特别希望,将来有很多很多的机缘,大家共同发愿、学习和弘扬佛法。

我没有说到30年就OK了。没有说过,也没有想过,我希望还是继续一起学习。

**问:**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虽然对佛学没有研究,但是个人感觉心理学和佛学应该是同宗同源吧。您好像曾说跟以前的心理学老师有过很多争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我以前的心理学老师特别反对佛教,由此引发我们之间的一些辩论。不过,当时我对佛学也不是很懂,有时辩不过我的老师。后来我学习佛教的俱舍和唯识时,心里就想:如果当时我懂得这些,就可以用这些话反驳了。

所以,我跟心理学老师的争论,主要是因为他处处反对佛教,而我觉得他的这些观点不合理。

实际上,佛教可以说是一门特别好的心理学。我以前的作品中,也经常引用很多心理学专家的话。如果你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心理学延伸出来的一些道理,在佛教的唯识和俱舍中都有提及。

**问:**我是上海一所贵族学校的老师。自从2008年开始关注山区孩子的上学问题后,就有一个梦想——去山区支教。但是实现这个愿望的阻力很大——家人不理解、孩子还小、自己的时间精力有限。我现在仅能做的就是把一些用过的课本寄给山区孩子,发动同事把不穿的衣服寄到山区。所以直到现在,我也放不下自己的生活去实现这个梦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答:**作为上海贵族学校的一名老师,你有这样的梦想和发心,我非常佩服。

我也在家乡建了两个小学,还准备建中学。之所以这样做,因为就我自己的家庭来讲,我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他们都没有上过学,只有我一个人读过书。我的父母也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后来我发现这个世间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因此,除了讲经说法以外,我基本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贫困孩子的教育上了。

对于你的困惑,其实我想,如果有帮助贫困孩子的这份发心,即便暂时走不开,也能直接间接做很多事。心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到了一定时候因缘会成熟,那时即使你不能长期留在某个地方支教,几个月的时间也可以。在藏地或别的地方,应该会有做这种善行的机缘。

另外,在座很多师范专业的同学,将来会成为老师,到时你们每一个人可能教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做一些心灵引导。现在很多孩子缺少心灵指导,他们的父母也不懂得如何调心。所以我特别希望,你们将来能给学生传授一些智慧和爱心的道理。你们不一定非要讲佛学,可以结合其他传统文化来讲,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不但增长知识,而且提升道德。希望你们能在这方面倍加努力。

**问:**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请问如何教三岁小孩学佛?

**答:**可以经常在他耳边念“嗡玛尼贝美吽”“阿弥陀佛”,这样逐渐会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昨天晚上我吃饭的时候,遇到一个奥运冠军,他信仰佛教。为什么他会有信仰呢?他说是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对他起到的作用。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如果父母朝拜寺院、礼敬佛像,孩子至少不会排斥佛教。

所以,你现在不用非让孩子学很深的佛理,但是你的行为会让他的心灵慢慢熏染上佛法。

**问:**担心孩子学了佛法后遁入空门,怎么办?

**答:**出家是不容易的。这就像说,害怕孩子读了书将来会当老师。出家需要有相应的因缘才出得了;如果不具备,你想让他出家,他也不一定出家。

**问:**我所从事的汽车维修行业,在喷漆时,气雾对环境和员工的身体都会有些不好的影响。请问是否还可以继续做这个行业?

**答:**对这个行业,我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无法直接回答。

实际上不仅是你所从事的行业,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中,没有一点副作用的情形是找不到的。为什么现在有些西方国家不愿意搞开发呢?就是害怕本国的环境受到破坏,因为现在饮食、衣服和药品等的制造,都利用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技术,现在的开发跟破坏是直接关联着的。

可能除了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其他诸如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中,没有丝毫副作用的事情是没有的。因此你可以通过专业的方式来观察一下,如果危害性不是特别大,只是稍微有一点,还是继续做下去为好。

主持人:时间过得很快啊!刚才上师作演讲的时候,大家都很强烈地感受到上师对世人,尤其对年轻人,对我们师范类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的慈悲之心。而在提问环节,大家也能够感受到上师圆融的智慧。现在请全体起立,合掌,感谢上师给我们带来的演讲和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