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0 lines (50 loc) · 10.8 KB

jie-du-lun-hui-mi-ma-wen-da-tai-guo-zhu-la-long-gong-da-xu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0 lines (50 loc) · 10.8 KB

解读轮回密码-问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问答

『2013年11月12日』

**(一)问:**您能再概括一下十二缘起吗?

**答:**十二缘起当中,无明和行属于前一世,中间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这八个是属于今世,生和老死属于来世。所以,在十二缘起中,两个属于前世,八个属于今世,两个属于来世。在今世的八个法当中,前面的五个(识、名色、六入、触、受)是前世的果,而后面的三个(爱、取、有)是后世的因。

在十二缘起中,表面上看来,无明是第一个,但实际上,后面的爱也是无明,无明一直存在,只不过换了名字。

在每座藏传佛教的寺院当中,都会有一个六道轮回图,这也代表人人都需要懂得轮回和十二缘起。

**(二)问:**为什么十二缘起这么重要呢?

**答:**如果没有搞懂十二缘起,不论是关心别人,还是自己修行,都和非佛教徒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我们认为,今生当中的因缘和前、后世没有关系,那这肯定不是智慧,而是无明。

现在有些佛教徒,虽然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却不懂得其中的前因后果,这是没有智慧的表现。而我们要获得智慧,就一定要懂得十二缘起的道理。

**(三)问:**十二缘起是一个循环,那么我们该从哪里入手打破它呢?

**答:**十二缘起当中最关键的就是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我”和“我所”。因为“我”和“我所”并不存在,但是众生却认为它们存在。如果斩断了无明,那以后就不会感受轮回流转的痛苦,就像阿罗汉一样。很多出家人、在家人修行的目标就是斩断无明。如果斩断了无明,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轮回,但如果没有斩断,那即使一直做善事,也依然会在轮回当中流转。

**(四)问:**对于相信轮回的人,我们可以用佛法帮助他们,但对于不相信轮回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呢?

**答:**对于相信轮回的人,我们可以直接给他讲佛法的道理,但对于不相信的人,我们可以用佛教中对心识因缘的推理来说服他们。

心识不同于物质,它的直接因就是心识本身,不可能是身体。比如说,一个八岁的孩子,精通八国语言,这种情况的合理解释应该是他前世在心识上留下了某种因缘,否则的话,仅一个八岁的孩子,今生当中是不可能突然精通八国语言的。对于没有信仰的人,刚开始可能要费一番唇舌,但佛教中的推理是很有说服力的。

虽然现代科学对我们身体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但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无法证明前世不存在。新闻里曾报道过,有一个孩童,虽然家里人都没有信仰,但这个孩童却声称自己前世是斯里兰卡的总统,并可以回忆起很多前世的情况。对于这件事情,科学家们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如何解答。

**(五)问:**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十二缘起,但我知道它在描述前世、今生和来世的关系。如果有轮回的话,那是不是就说明,我现在做好事,将来就会有好的果报?

**答:**对。佛教的思想中,最基础的就是六道轮回、十二缘起的观点。而作为佛教徒,必须要研究十二缘起的道理。

如果我们只懂得佛教中最简单的道理,比如要做善事,却不懂更深的道理的话,那我们对佛教的理解就会很片面,这样不能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修行者。

**(六)问:**您刚刚讲的内容很深奥,您能推荐一本这方面的书,帮助我们理解吗?

**答:**十二缘起确实很难,但如果因为难而不去学的话,恐怕我们将永远也无法打破轮回。《缘起经》中将十二缘起的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这部经典有藏文、汉文的译本,不知道有没有巴利文、泰文的译本,如果有的话,可以读一读。

**(七)问:**我在重症护理病房工作。在那里,我们虽然会尽力抢救病人,但也经常遇到一些无能为力的情况,这时候,我们怎么帮助病人呢?

**答:**如果想要帮助病人,那不但要治疗他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治疗他的心。

如果临终病人是一名佛教徒,他并不会觉得这是人生的终点,因此,他可能不但不会很伤心,而且心中还向往着来世。

在病人临终时,对他最好的帮助就是放一些佛像在他身边,或者念一些佛的咒语来加持他。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死亡,但死的时候会有差别。我希望自己去世的时候,可以看到佛像,也能听到旁边的人给我念佛,同时自己的心也能安住在一种慈悲和智慧的境界当中。

佛法是帮助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当病人去世时,任何财产、安慰都没有用,他自己也知道此刻已经无能为力了。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帮助就是尽量减少他在来世的痛苦。在有些医院里,专门会有出家或在家人为一些临终病人助念。我们现在也提倡临终助念,这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八)问:**作为医生,我们的职责是抢救生命。但抢救病人就会妨碍他们平静地死亡。所以,我们面临一种困境,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停止抢救,让病人为死亡做准备。您可以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答:**从医生和医院的角度来讲,有必要对病人采取各种各样的抢救措施。但是从病人的角度来讲,不一定要这样。藏地有很多人都不希望医生对自己采取太多的抢救,因为他们都不希望在医院里过世。

至于什么时候停止抢救,这可能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以及家属的意愿来做决定。如果病人以及家属愿意抢救,那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些事情。但如果我们明知道他已经没有希望了,那就应该让他平静安详地走。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应该根据病人、家属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九)问:**我是一个儿科护士,经常遇到孩子去世的情况。大人可能对死亡有所了解,但我想孩子们根本不了解死亡,也不知道死后会怎样。请问,我该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死亡?

**答:**实际上,佛教的道理跟世间道理一样,大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否则,很多道理也不一定懂。小孩也一样。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他们如何对待生命,他们自己也应该有一些修行。其实,我们从小仅仅有一个信仰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智慧,这样才能懂得生活和生存的意义。

**(十)问:**我同事的母亲要去世了。有一天,他对我说,他越执著母亲,自己就越痛苦,但他又不能控制自己。我该如何帮助他呢?

**答:**佛经中讲到,不论是对家人,还是对财物、地位,越执著就会越痛苦。所以,当身边有人执著时,有必要提醒他不要这样。无论是执著母亲,还是执著其他人,一定会产生痛苦。

佛教讲,看破、放下,完全断掉痛苦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执著来尽量减少痛苦。

**(十一)问:**人死亡以后,心识会在身体中停留多久?

**答:**佛经中讲,人死之后,心识会在三四天内离开身体。所以,一般在人去世以后,三天内都不要处理尸体。而心识一般会在中阴身状态中待四十九天,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就会继续投生。

**问:**对此有什么解释依据吗?

**答:**关于心识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佛经。很多佛经中都提到过,死亡后,心识一般会在三四天内离开身体。同时,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医学界人士发现,人在死亡之后,心识还暂时存在于身体中。日本曾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学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结果和佛经中的描述非常相似。

心识本来是比较神秘的东西,我们凭分别念不一定能了解清楚,但是通过佛经中的教证、自己的智慧和观察,再加上科学的论证,三者结合起来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对心识有所了解的。就好像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医学书籍来学习医学知识,同样的道理,关于生命和心识上的很多问题,我们需要依靠佛经和相关的书籍来通达。

佛教的生命观已经成为世间的一门专业,因为关于心识方面的很多现象,科学界尚无法给出恰当的解释,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经当中,往往都会找到合理的答案。所以,现在新一代的科学家们也不得不参考佛教的知识。

我认为,要想了解生命的奥秘,就一定要大量地翻阅佛教经典。在翻阅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启发。现在很多人相信科学,但科学也并非万能。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与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有次对话。他曾说过,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的时候,佛教大师已在此等候多时了。我问他,你身为一个科学家,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他回答说,其实很多科学无法解答的问题,往往都可以在佛教中找到答案。他在中国科技大学担任过十年的校长,一位做了一辈子科学研究的人,最终也需要在佛教经典中寻找答案。他曾在他的上师南怀瑾那里学习了很多佛教经论,比如《瑜伽师地论》《楞严经》等。

**(十二)问:**每个人的心识都是在去世三四天以后离开身体吗?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区别?

**答:**佛经中讲,心识一般会在三四天内离开身体,但可能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很快就走了。

**(十三)问:**在死后的前三天,心识会感知到身体的状况吗?

**答:**实际上,我们的心识有粗大的感受,也有细微的感受。虽然人去世后,粗大的感受已经没有了,但是细微的感受还在。

在中阴身阶段,因为没有肉体的限制,心识不一定在身体中的某一处,它可能在任何地方,甚至漂泊在外,所以心识可能会偶尔出入身体。因为众生的业不同,心识存在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佛经中有公案说,有些人的心识只是暂时离开了身体,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身体已经被当作尸体处理掉了。美国有一个医生叫魏斯,他收集了两万多个案例,其中有很多都是关于心识的各种状况,比如心识离开身体,或者通过催眠而回忆起前世等等。

**(十四)问:**如果在死后三天之内,尸体被火化了,那心识会怎样呢?

**答:**所以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遗体一般要保留三天,否则他回来的时候就没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