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8 lines (44 loc) · 7.59 KB

fo-jiao-de-wu-zhi-shi-jie-guan-wen-da-ao-da-li-ya-xi-ni-da-xu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8 lines (44 loc) · 7.59 KB

佛教的物质世界观-问答-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问答

『2014年10月16日』

**(一)问:**如果世界来源于心,善与恶也都源于心,又该如何评判善恶?

**答:**按照唯识宗的观点,世界确实源于心,万法都是心创造的。但是这并不会泯灭善恶的差别,在现相中,人心还是有善有恶,善恶都是心的一种现象。

不过就实相而言,人心是善的,即便再恶劣的人,如果能改恶向善、不断修行,本有的善也会得以开发,乃至达到究竟。所谓人心的恶,只不过是被暂时的障垢蒙蔽,如同虚空中突然飘来乌云一样。

总之,对于人心是善还是恶,需要从实相、现相两方面分析。

**(二)问:**按照唯识宗的观点,苦和乐从何而来?

**答:**比如人在做梦时,梦中有快乐也有痛苦,这些苦乐都是由梦心而生;同样,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有一种深层次的心叫阿赖耶识,它里面储存着恶业和善业,恶业中产生痛苦,善业中产生快乐。

**(三)问:**刚才您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了物质世界,讲到粒子等,如果站在生物学角度,如何看待物质世界?

**答:**其实我刚才并不仅是从物理学角度做了分析,我最后引用的生物学家罗伯特《生物中心论》的观点,就是用生物学来解释物质世界。

大家都知道,对于这个世界,物理学主要从分子、原子等方面观察,而生物学不仅观察物质层面,还涉及生命层面,诸如细胞、细菌以及动物、植物的意识等。不过生物学也需要不断提升,因为现前生物学只是着重分析外在的细胞等生理结构,而对于心灵的结构,以及心与身之间的关联等方面研究得很少。

**(四)问:**生物的每个种类都对物质有一种执著,因为物质确实是必需的,如果不去执著,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佛教的有些理念,是否脱离世间了?

**答:**对于佛教,有些人认为是空洞学,什么都否定了;有些人认为是玄学,非常玄妙;有些人认为是出世学,逃避世间。其实这些观点都不正确。

据我所知,佛教是非常积极的——不论生物学、物理学、伦理学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成为佛教的佐证,当然佛教的很多观念在伦理学上更有体现。可以说佛教非常与时俱进,世界上的新生事物依靠佛教都可以解释,而这种解释也丝毫不脱离佛教的教义。

对于物质,佛教也并没有一味否定,追求适当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可以的。不过佛教也认为,如果对于物质过分贪求和执著,就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如今很多人不断追求物质受用,比如苹果手机,苹果4、5、6……其实这样很累,到最后即使得到很多苹果,内心可能还是空空一片。

**(五)问:**业是什么?可以说它是一种能量吗?

**答:**可以这样说,业是非常强大的能量。

**(六)问:**人有寿命,天人也有寿命,佛也有一定的寿量,那么佛涅槃后去了哪里?

**答:**确实不论人还是天人,六道众生都有各自的寿命,寿命尽了就会随业而去,转生到其他地方。然而佛陀不受业的限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寿量,佛的涅槃只是一种示现。

佛教的《白莲花经》中说:佛永不灭,法永住世。意思是,佛的本体永远不会灭亡,真正的法也是永驻世间的。因此真实而言,佛陀没有涅槃。

**(七)问:**没有物质的心是什么状态?能不能举例介绍。

**答:**没有物质的心,比如无色界众生的心。

**(八)问:**如果我们生活在梦中,那么醒来会怎样?

**答:**佛教的月称论师说:如同人们在做梦时,梦中的眼根、对境、眼识都是存在的,而一旦醒来,这三者都消失了;同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觉得眼根、对境、眼识都存在,但是一旦觉悟,这些都会消失。此时就完全超越世间,不再被外境所控制,这一点历史上很多成就者的事迹都可以作为证明。

**(九)问:**您说内观才会获得证悟,有没有方法帮助我们内观?

**答:**内观非常重要,因为人不仅活在物质世界里,也活在精神世界里,而且比较而言精神世界更为主要。

我经常看到一些开着宝马、住着别墅的人,眼中噙着泪水。所以,即使物质上非常富裕,如果精神上陷入痛苦,快乐也是遥不可及的。

那么如何营造精神世界呢?佛教中有一部论典叫《入菩萨行论》,里面所讲的道理对于培养利他心、增上快乐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充实精神世界的最好财富。通过学习这本书,很多人的人生有了巨大变化。

所以,如果让我推荐一个帮助内观的方法,那就是学习《入菩萨行论》。

**(十)问:**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觉得现世造业现世感果,比较容易理解,有什么逻辑分析能证明现世造业来世感果呢?

**答:**业果之间的关系非常深奥,并非依靠逻辑分析就能完全知道。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凡夫人对于业之中哪些今生成熟、哪些来世成熟,是难以了知的,甚至阿罗汉和圣者菩萨对于一些细微的业也无法知晓。

不过作为一般人,通过学习相关经典,也可以粗略知晓一些因果关联,比如如果造了杀害父母或出家人的业,因为罪业非常严重,可能即生就会成熟果报,这在相关经典中有记载。

**(十一)问:**很多人试图用科学来验证佛教,这是否合理?

**答:**这对于引导某类众生也许有作用,因为有些人特别相信科学,但是对佛教不甚了解,在他们面前就可以用佛教与科学共许的道理,或者科学的手段,来解释佛教,这样他们很容易理解与接受。

同样的,个别佛教徒对于科学不很知晓,那么借助佛教的道理来阐述科学,也没什么不可以。

**(十二)问:**真实存在的事物是否一定能被证实?

**答:**这要观待用于证实的工具和方法。如果工具和方法有局限,那么即使真实存在的事物,也不一定能被证明。

**(十三)问:**现在有人放生时,下游就有很多人拿着渔网、鱼竿等着抓这些鱼,那是否放生反而促成了另一些人的恶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放生呢?

**答:**放生是很重要的,它本身是心灵的美,是人类慈悲的体现,而且保护了我们的家园,创造了环境的美,同时行为的美也可以从中体现。所以,坚持放生非常意义。

不论做任何善事,都不应当因为遇到困难或别人的破坏,而选择放弃。虽然有人会去捕捉放生的鱼,但是我们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比如把鱼放生到不容易被捕捞的地方。行善之前运用智慧观察和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我来到澳大利亚,也很关心是否有人放生,去询问时,他们告诉我:“我们这里经常放生鸟类、鱼类,而且放生前会观察哪些地方适合它们生存,哪些地方不适合。”这样确实很好。

**(十四)问:**您演讲时提到的物质世界“Material World”,其中的“物质”,佛教如何解释?

**答:**物质世界中的“物质”,是指除了心识以外的,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分子、原子的这些事物;按照佛教的准确定义,物质是“心法”的对称,指具有质碍、占据一定空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