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06 lines (155 loc) · 44.1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06 lines (155 loc) · 44.1 KB
description
索达吉堪布 讲

《苦乐道用》第8课

过一段时间要学习《事师五十颂》,有些堪布堪姆们没有传承,所以,首先给大家念一下藏文《事师五十颂》的传承。

(上师念《事师五十颂》传承的前部分)

(上师念《苦乐道用》传承)

今天继续讲苦乐转为道用。昨天讲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不悦意的对境产生痛苦,对悦意的对境产生安乐和欢喜心。大家已经明白了,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经常看它的过患、过失,慢慢串习,它就变成痛苦的因。反之,如果我们把它看作功德、利益,慢慢它也会变成快乐的因。

所以,“是不是悦意对境归根到底是以心执著的方式”。这一段话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本来痛苦是不悦意的,快乐是悦意的,大家都喜欢接受快乐。但是,如果你把痛苦当作快乐的、有意义的,虽然表面看有点粗暴,实际上你也能接受。这一点,完全取决于每一个众生的执著方式。

昨天讲了,比如一个愦闹的城市,执著方式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如果是喜欢散乱的人,这个城市就特别悦意,一点也不会产生痛苦。但对于喜欢寂静的人来讲,这样的都市就是痛苦的因。同样,一个寂静的山洞,外境并没有变,对喜欢散乱的人来讲,可能一天也待不住。但对于喜欢寂静的人来讲,这样的山洞非常舒服,在这里住一辈子都可以。

所以,同样的外境,同样的两个人,但因为对它的执著方式不同,所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就不同。

如果真的有悦意(不悦意)的外境存在,那么每个人看着它都应该感觉悦意(不悦意),但实际上并不是。比如东方人看非洲人“好黑啊,怎么这样呢?”让你跟他住一天,也不一定能接受。但非洲人看东方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如果没有特殊的习气,他们觉得你这样的皮肤也特别奇怪。

如果外境上真正有一个悦意或不悦意的微尘存在,那么谁看都应该是一样的,而实际上并不是。佛教中的确有如此甚深的教义。如果实在与佛法没有因缘,则另当别论。但如果我们稍做思考,就知道这个甚深的道理谁也无法遮破,它是斩钉截铁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个道理,我们要经常思考。思考什么呢?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快乐和痛苦都是依靠外境或外缘获得的。现在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外境有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痛苦呢?有一部分,但最根本的是我们自己的心。这点如果明白了,这几天讲的课就明白了。

苦乐转为道用,可以讲的很广,也可以简略地、一两节课就讲完。当我们迷茫在城市里,遇到了这样的窍诀,不管人生中什么痛苦都能接受。如果真正得到了这个教言,也许在我们学到的所有知识中,它是最有用的。

因为,任何东西方的知识,真正能用来减轻我们痛苦的并不多。从小学、大学直至博士后,或者到国外留学,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数是让我们增长欲望、增长嗔恨心、增长愚痴的心。所学反而让我们不快乐、不开心,让我们痛苦。而这几堂课的所有内容,如果反反复复去练习,其中的甚深道理会让我们一生获益匪浅。

在世俗中,这叫做心的奥秘。心有很多的秘密,打开这些奥秘之门,需要传承上师的金钥匙。如果没有它,你只是看一下表面的文字,或者简简单单地听一堂课,并不能得到其中的甚深美味。

如果不深入、认真地学习,可能认为这种文字到处都有。但如果大家深入地去思考、探究,再加上修行,就会明白:“我以前认为悦意不悦意、痛苦或快乐,大多数是外境带来的。但现在一看,外境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我自己的心,快乐与否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心。”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明白了,是非常有意义的。

依靠这样来修炼,心相续会更加地调柔、心胸会更加地宽广,容易相处,内心英勇,修行无有违缘,一切恶缘显现为大吉大利,恒常宁静安乐,心满意足。

依靠这样来修炼,心相续会更加地调柔:有的人心相续不调柔,而是充满浮躁、烦恼、焦虑,甚至敏感、脆弱等负面情绪。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一切外境是自己的心,而心远离了四边八戏”,心相续就会慢慢变得非常调柔。如同在稀粥中加酥油,非常柔和。无论白天做事,还是晚上做梦都特别清净。

心胸会更加地宽广:如果修行不好,心会特别狭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都容纳不了。但如果我们学了这些道理并且修得很好,心胸就会很宽广,这样的人不管处于任何地方,都会很快乐。

上等修行人,城市和寂静处都是他的道场;中等修行人,只有寂静处是道场;下等修行人,哪里都不是他的道场,他在哪里都特别烦躁。如同《萨迦格言》中讲,骏马哪怕在城市里也很温顺,老虎即便在寂静的山里也很粗暴。

有的人说,“我在寂静的地方待了多少多少年......”不管待了多少年,如果心不调柔,哪怕一辈子住在山洞里,就像老虎一辈子都在寂静的山里,出来也肯定会咬人的。

日本有个禅师梦窗敕石,他说:“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如若眼里有尘,三千大千世界都觉得非常狭窄;如若心中没有什么事,一张床也觉得非常宽广。南朝无门慧开禅师也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心里没有挂碍,整个人间会特别开阔、广阔无垠。

容易相处:这种痛苦转为道用的人,不管跟谁都容易相处。和领导也容易相处、和仆人也容易相处、和好人容易相处、和坏人也容易相处。“容易相处”也是一个修行。有的人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行,跟谁都有矛盾,这样不好,人与人之间应该要好好相处。

内心英勇:内心不会脆弱。遇到事情就害怕,经常处于恐惧状态中的人,修行也不会成功。而痛苦转为道用修得很好的人,内心会很坚强,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会坦然面对。

修行人也是有差别的,包括发心人员,有些说话时也特别害怕,东看西看,不知道紧张什么,就像野兔吃草一样。有些小麻雀也是这样,吃一点东西就要左右看看。又不是战争年代,没有必要胆战心惊,这么缺少安全感。

如果心很勇敢,那么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会有淡定的境界,不会摇晃不定。

修行无有违缘,一切恶缘显现为大吉大利:一点违缘都没有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心很坚定、不怕痛苦的人,修行中就不会有违缘。如果心特别脆弱,今天这个事很担心,明天那个事很担心,晚上老鼠跑来跑去也会睡不着、特别担心。下大雨也害怕,听到雷声也害怕,什么事情对他来讲,都是一种修行的违缘。

今天身体不好是违缘、明天与道友吵架是违缘、后天吃得不好也变成违缘、过几天天气不好又变成违缘。最近情绪不好是违缘、家里有事是违缘、亲朋好友说你不好也是违缘......不淡定的人处处都是违缘。

如果学会苦转为道用,那任何事情对你来讲都是很小的,别人觉得是不吉利的事情,对你来讲就是修行转为道用的机会。

我来学院也有三十多年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很多事情都经历了,但我们每一次都把它当作修行的顺缘,用智慧来面对,也许是最好的。包括我们个人,在人生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一般人不要说修行和弘法利生了,连自己能不能撑下去都很难说。但此时如果我们的心很坚定,就能够超越一切。

恒常宁静安乐,心满意足:这样修炼的话,心恒常都是很安静的,不管遇到什么,心稳如泰山,不会摇摆不定,特别紧张、抓狂、烦乱等。真正有修行境界的人,遇到任何事情都会觉得修行的机会来了,而且心满意足,不会有恐惧感。

这样是很好的。比如到了癌症晚期,悲观的人会觉得自己完蛋了,怎么办?而乐观的人会觉得“还可以啊,我已经活了这么多年了,现在好好地准备一下后事......”特别淡定,这样的话真的是一种修行境界。

浊世修道,这样的铠甲必不可少。

五浊恶世,无论是见浊、烦恼浊还是寿命浊,大家看新闻也能清楚了解到。在这个不太好的世界,今天洪灾明天战争,这里瘟疫那里饥荒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我们会很受煎熬,更难以超越。所以浊世中,这样的修行境界,这样的苦转为道用的铠甲,的的确确是必不可少的。

法王如意宝等很多传承上师,更是经历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时代,但是他们坚韧不拔的铠甲和意乐,一直没有被外缘摧毁。我们作为传承上师们的弟子,不敢说像小擦擦一样,所有的功德都具足,但至少在修行过程中,在人生的经历中,遇到这样那样的违缘时,都能把它转为道用。不要因为违缘放下自己的修行,否则就太可惜了。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坚强地修行下去,这就是每个修行人应该做的事。

那时,由于无有脆弱的痛苦不仅使其他所有痛苦变成了兵器落地的士兵一样,而且疾病等也基本上会自行消失,

无论是男众还是女众,最可怕的就是脆弱的痛苦。

有些女众还比较坚强,而有些男众虽然看起来身材很高大,吃的也很多,心却很脆弱。稍微遇到一点点违缘时,就放弃了:“我没有办法......”我有时开玩笑说:“你们这些小女孩儿!”我这样说可能有过失,但确实这样的人,心很脆弱。

世间很多伟大的人,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不会放弃,这个是很重要的。在生存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人在遇到违缘时,不会因此而生厌烦心,更不会放弃。

学院的堪布们每年要轮值。我接触过有些堪布,刚发心时信心十足,但是轮了两年以后,很多人都疲惫不堪,不愿意发心了,说:“以后我要找一个地方修行,有点累了。”

原来有两位负责管理财务的堪布,刚发心时他们说:“我们是为僧众服务,我们一定要在拉萨做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在西宁做一个市场,在色达县做一个市场。”我们说:“你的发愿是很好的,但是收不回来的话,可能会有点累。你先把喇荣市场做好。”当时他们很不满意,觉得这样做太小了,一定要如何如何扩展。可是,七八年以后,连喇荣市场好像都不想发心了(众笑)。

人在做事,尤其是发心时,刚开始特别有热情、有意乐。但慢慢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发心的意乐,包括弘法利生等很多方面,可能会有一个退失的过程。

学佛也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热情高涨:“啊,你们为什么不精进?还去耍坝子,哪有时间?一定要观修寿命无常!”这个我倒是理解,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虽然耍坝子的时间很短,但也觉得太浪费时间了,不应该这样,有什么可耍的?但时间长了以后,刚开始的热情还是会有变化的。

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心不脆弱,那么包括别人的诽谤、污辱,所有的痛苦对你无能为力,就像手里的枪、刀落到地上的士兵,变成了一般的人。手中没有武器的士兵,怎么能战胜别人呢?这是没办法的。所以,所有的疾病,包括鬼神、违缘、痛苦等,在不脆弱的人面前是非常无力的。

而且,如果生病时不惧怕、不脆弱,疾病基本上会自行消失。有的人不敢去医院检查,非常担心:“指标到底怎么样?我会不会死?有没有希望?”而对淡定的人来说,即便病情很严重,他也说:“没事,能治就治,治不了的话我就随时圆寂。”这样的话,疾病好像也自然而然消失了,这和我们的心态有一定的关系。

前辈大德们曾说:任何人,由于无不欢喜,无不快乐而心不烦乱,由于心不烦乱而风不紊乱,由此,身体的其他大种也不紊乱,依此也持续处于心不烦乱等快乐中。

我们的身体有四大伙伴,四大一起合作互相影响。如果心情很好的话,身体的气脉明点就比较正,气、风也不会紊乱。如果风调得很好,其他的大种也不会紊乱。其实,心情不好时自己也会有明显的感觉,马上气喘吁吁。有些人生气时打电话,会一直喘:“哈!哈!哈!”因为他心情不好,所以他的风紊乱了。而当风大紊乱时,身体就会不调。

如果四大不紊乱,我们的心就不会烦恼,经常处于快乐中,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对任何外境,要尽量做到心不随境转。当然,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虽然有些人皈依了,有些人出家了,有些人学佛很多年,但是如果没有好好地修行,虽然理论上听得非常认真,想将这些理论结合心相续而调伏烦恼,肯定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有些人说:“你听了那么多课,怎么还有烦恼?还生气啊?还不开心啊?”我们要知道,烦恼是通过修行而断的,不是依靠见解而断的。

我们可能会有很多见解,明白烦恼是由什么产生的,痛苦是由什么产生的,但见解仅仅是理解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证悟。即便是真正的证悟,也要在证悟的基础上继续修行,达到法完全融入于心。就像得到一地果位那样的证悟,也需要继续修道的菩萨那样,我们才能彻底断除这些烦恼。

当然,作为凡夫人,理论上明白后,并不一定能马上在实际当中行持,但知道和不知道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以前,可能因为痛苦而不快乐,导致风不调,进而四大不调,以至于心处于特别的焦虑之中。但如果有这些窍诀的话,当身心四大不调时,就知道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执著,与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很多人老得特别快,这和经常焦虑,心情不好有一定关系。如果心态很好,即便处在非常煎熬的环境中,他身体上的变化也不多。

在曼德拉的传记中说,与曼德拉一起入狱的人,出狱时特别老特别可怜,而曼德拉一点也没有变老,连头发都还是黑的。一般入狱之后,有些人的头发很快就变白了。当然也有的人是染黑的,虽然只在监狱里住了一两天,但因为没有机会染发,头发就白了。然而,如果心态很好的话,即使被关在监狱里,头发也不会变白,曼德拉的传记中也是这样的。所以,身体和心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想那么快衰老,就要调整好心态。现在很多人不想衰老,每天在脸上下很多功夫,但如果心态调整不好,特别焦虑的话,即便用最好的护肤品,也会在很快的时间里出现衰老。如果心态很好,就像山里的有些修行人一样,虽然吃得不一定很好,穿得不一定很好,但是由于有自然界的滋养,还有法融入心,他的快乐之轮就会不断地旋转,如同这里所讲:心相续处于不烦乱的快乐中。

下面以比喻来阐述。

就像背上有伤口的马、驴,诸飞禽有机可乘一样,有恐惧感的人,诸鬼神容易寻隙而入,但鬼神很难害到意志坚定的人们,以此等所说的道理便可了知。

你们可能没有这个经验,骑马的时候,如果马鞍不是很好,马背上经常有伤口;牦牛驮很重的东西,比如木柴时,也会在背上加上鞍子,如果弄不好,牛背上也会有伤口。背上有伤口的话,乌鸦、喜鹊特别喜欢跑上去啄,所以,牦牛也很害怕。同样的道理,驴、马的背上有伤口的话,飞禽也有机可乘。

有恐惧感的人,鬼神也容易寻隙而入,但鬼神很难害到坚强的人。《旧杂譬喻经》16中讲到一个故事:有一次,五个人经过一条路,由于风雪交加非常难行,他们夜宿于一个破庙中。破庙里有一尊特别灵的鬼神,还有一个木头造的神像。

其中四个人不害怕,但还有一个人很害怕,特别担心鬼神会害他们。其实鬼神和人一样,很畏惧坚强的人,因为这个人的恐惧,正准备害他。此时,这个人想:其他四个人不害怕,我为什么怕呢?他的意志也慢慢坚强起来,于是鬼神无机可乘。他们为了取暖还把木像烧了,鬼神也无可奈何。

以前,一些不信因果的无神论者,在藏地随意摧毁破坏神山、庙等,有些特别灵的庙和山神等,对他们也没有办法。所以也有这种说法,如果我们特别害怕鬼神的话,鬼神确实就有机可乘。

{% hint style="info" %} 16《旧杂譬喻经》(四六)云:昔有五道人俱行道,逢雨雪过一神寺中宿。舍中有鬼神形像,国人吏民所奉事者。四人言,今夕大寒可取是木人烧之用炊。一人言,此是人所事不可取,便置不破。此室中鬼常啖人,自相与语言,正当啖彼一人,是一人畏我,余四人恶不可犯。其可止不敢破像者,夜闻鬼语起呼伴,何不取破此像用炊乎,便取烧之,啖人鬼便奔走。夫人学道常当坚定心意,不可怯弱令鬼神得人便也。 {% endhint %}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中也讲:“若心有间隙,心则摇动,以摇动故,魔则得便。”因为我们的心自然而然有这种脆弱或担忧,这个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民间也常说,怕什么就出现什么来什么。你如果担心失去这个人,确实就会失去这个人。如果担心会不会遇到鬼啊?会不会遇到什么事情啊?确实有可能会遇到。因为一切都是心的显现,心里的担忧,也会在面前出现。所以,如果我们的心有空隙,心有摇动的话,魔也会非常欢喜。

《般若经》中说,特别脆弱、摇动不定的人,山神、地神等鬼神很容易危害他。《入行论》中也讲:“乌鸦遇死蛇,勇行如大鹏,信心若怯懦,反遭小过损。”意思是说,当乌鸦发现已经死了的蛇,它就像大鹏一样勇敢,我们也经常看到乌鸦把死蛇叨来叨去。同样,有些修行人特别脆弱,没有心力,小小的违缘也会轻易地摧毁他。

乌鸦本来是一种特别胆小的鸟,但是看见死蛇时,它就会变得勇不可挡。人的心很脆弱的话,则变得如同死蛇一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小小的烦恼、痛苦和违缘,也会像大鹏一样来践踏你、摧毁你。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真的需要勇敢起来。

上师如意宝的一生非常勇猛。他的勇猛并不是拿着枪跟敌人打仗,而是在修行的道路上,依靠智慧的枪打败了所有的违缘。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有一种自信,不要觉得“我很可怜,很倒霉”“完蛋了,我是非常失败的......”自己对自己有许多负面的成见,这样不是很好。

今天可能讲得稍微多了一点,你们不要给我限定时间,也不要看时间,反正也不用赶飞机,对吧?意志坚强的人,魔众也不能危害。

因此,诸位智者发现,一切苦乐依赖于心后会在心上寻找快乐,自身具足快乐的因缘,所以不会依赖于外境,

这个很重要,智者和愚者对快乐和痛苦的判断方式是不同的。所谓的智者,是真正有智慧、有修行的人,他们发现人世间所有的快乐和痛苦,其实主要是依赖于自己的心。快乐要从自己的心上寻找,因为苦和乐的根本,就是自己的心。

你自己完全像一个大宝藏,想要从感情上获得快乐,你自己应有尽有;想从金钱上获得快乐,你自己应有尽有,想在地位或者其它方面获得快乐,你也是应有尽有,全部都是你自己拥有的。

当然这种快乐归根结底是有一种满足感,这是很重要的。只要有满足感,什么事情都会过得很开心,如果不满足,确实很难得到快乐。其实,快乐就是一颗满足的心。

从因明,《俱舍》上讲,快乐是一种受——乐受。乐受中,一个是意识方面的乐受,还有一个是身体上面的乐受。而凡夫人身体上的乐受,一定要依靠心才能了知。

从心理学上讲,比如我们五根的受,称之为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还有听觉,全部都是用“觉”来说的。但从因明上讲,是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这些没有真正的分别念的“觉”,只不过是明白的一种心,全部依靠心来判断我快乐、我痛苦。比如身上的触觉,它本来是无分别的,我所触的是快乐的触觉还是痛苦的触觉,依靠心的分别念才开始增加的。

所以,我们所有乐的感受以及痛苦的感受,全依赖于分别念。分别念也有一种习惯性的执著,如果认识它,内心有一种满足感,那快乐自然而然会来;如果没有满足感,快乐对你而言也确实是特别遥远的。

《佛遗教经》中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尤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知足的人虽然卧在地上,也是很快乐的。你看有些乞丐、流浪汉,他们唱着歌,特别快乐。而不知足的人,哪怕住在几千万的别墅里面,也特别的痛苦,一直苦着。

所以,“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者,虽贫而富”。我很喜欢这一段,你们看经文里面,真的给我们讲了很多窍诀。佛教里讲知足少欲,很多人认为知足少欲是不是指金钱方面?其实不仅仅金钱上,内心所有的欲望都需要有一种知足。

比如感情上,你觉得“我还可以,已经可以了”,这样知足的话,不管接触谁,得到谁,已经有了满足感;如果你不知足,就像有些明星,因为自己不满足,最后一个人也非常痛苦,跟别人在一起,也很痛苦。换了一个,又换一个,换了多少人,都非常不成功,因为任何人也不可能带来你所需要的满足。一般世间所谓的感情,不知足的人永远也得不到。

地位也是这样,如果是副科长,就想当科长,当科长之后,想当副局长,副局长要当局长,局长还要一层层地上去。得到一个市委书记不行,要调到更高的上面去......如果这样没有满足感,那对你来讲,地位永远是一种不快乐的因。所以知足少欲不仅仅在物质上,还有很多方面,包括心里要有一种满足感,才可以获得快乐。

作为智者,知道所有的快乐都依赖于自己,因为自己拥有快乐的原因,不会从外境上去寻找。

也不会被任何有情与非有情的加害所侵扰,死亡时快乐也会一直伴随着,恒时获得自在。

文章的开头也讲了,因为你很知足、很淡定,有情和无情也不会对你有任何损害。哪怕死的时候,快乐也一直伴随着你。

确实有的修行人病得再严重,一辈子都是乐呵呵的,过得很快乐。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什么都可以,包括我们的一些工程管理者:“好,这样做可以、没问题。那样做也可以,没什么问题。让做就做,不做就不做,什么都可以。”(众笑)。

我认识的人中,有些人平时接触时,我说:“这个事情要怎么样,你能不能到那边去?”他说:“好,没事,你说就是,我到那边去。”我说:“不行,那边不行,你可不可以到这边发心?”他说:“好,没问题,我到这边发心。”(众笑)

有些人不管什么时候见到,如果都是对别人也特别好,自己也比较快乐的话,那么跟谁相处都会很好,什么样都可以。可能死的时候也是如此:“生病就生病,没什么的,我反正念咒语吧,什么时候死都可以。”心很放松、不是绷得很紧,这样的话,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很开心。

菩萨也是这样修行安乐驾驭诸法的等持。

一地菩萨以上,专门有一种安乐驾驭一切法的修行。菩萨处于任何时候,哪怕是用刀割身体,也能感受到一种快乐,因为他有真正的证悟和等持。以此来驾驭诸法,人生中怎么样都可以。

文革期间很多高僧大德被火烧,有些上师的传记里面,很多记载都惨不忍睹,非常残忍。现在有些人的痛苦完全是心理上的,既不是身体上的痛苦,也不是外境带来的痛苦。主要是业力、习气、太执著、绷得很紧的痛苦,和那个时代根本无法相比。

如果真正用火烧的刀直接刺入肌肉、肠子里面,那种痛苦确实是人世间很难以忍受的。但有的大德不愿意舍弃三宝:“怎么样都可以,无始以来我已经奉献过很多身体,这次是为了三宝而奉献。”有这样一个非常勇敢的心念,身体上所有的伤口和痛苦都能够忍受,这是活生生的事例。

大家想一想,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最痛苦的人,其实这些真的不算什么。当然,有时候生病会有一点难受,除此之外只要有吃的就可以了。刚出家时我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真是不同的,不知道晚年怎么样,也许别人看起来我的晚年特别可怜。人世间最可怜的,莫过于我当乞丐或者我关在监狱里面,此外可能没有什么。但这两件事我也观想过很多次,即使发生,也许不会有很多痛苦。

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说:“妄念寂灭心性乐,无不安适即快乐,此亦乐时彼亦乐,我觉一切皆快乐。”我不敢说达到了这种境界,但是确实依靠三宝的加持,以及多年以来依止大德们的修行,怎么样都是快乐的。米拉日巴说:“此亦乐时彼亦乐”,这样也快乐,那样也快乐,怎么样都可以,贫穷也是可以的。

《修心七要》中也说,如果对众生有利的话让我死,如果对众生有利的话让我病,如果对众生有利的话让我健康。只要对众生有利,让我怎么样都可以。即使当时的心态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总的方向和总的原则不会变。

从阿底峡尊者的传记中看,他好像是心态变化比较大的大德。有时候说,“你们藏地太贫穷了,像饿鬼世界一样”,有时又说,“哇,你们藏地的水太好了,如果印度有的话,我们天天用这个做供养”。他的心态变化是比较大的,但总的来讲,他想着众生,对自己的安乐并不是特别在乎。

总而言之,快乐主要靠自己,依靠别人得到快乐是不现实的。我们刚刚听到这个法,还不能马上转为道用,等会下课了还是有痛苦。但是想好好修行的人,如果每天不断地读诵,一直不离开身体,通过这样的串习,再过五、六年,你会觉得“原来没有得到苦乐道用时,我是很痛苦的人,但是因为得到了苦乐转为道用,我现在很快乐。”

这个法也是心理的妙药。有些人说:“我没有得到这个药之前,心脏很不好,有了这个药以后,什么都很好。”也有些人说:“这个文章我没有得到之前,确实在人生中有许多比较幼稚、不成熟的思维,但现在因为这个法的加持,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也翻阅过东西方的很多心理学家的文章,也翻阅过著名的高等院校所研究的,治愈心理疾病的一些理论。但不是自赞毁他,自己感觉丹毕尼玛大德在一百多年前,给后人留下了这么殊胜的窍诀,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当时不一定有这些痛苦,但是我们现在人的心里,确确实实有这些痛苦,有了这些妙药,对众生真的很有利。

可惜这次的听众不算很多,而且一天比一天少,这也没办法,因为不是大圆满,很多人不想听。如果是大圆满,即使听不懂他们也会觉得“我是听大圆满的人,我自己也很大。苦乐转为道用的话,我也没有苦,拿什么转为道用?不如好好在家睡懒觉。”

现在正在讲课的时候,很多人也在家里做美梦,肯定没有好好听。有些人虽然听了,但一边吃东西,一边炒菜等。如果没有认真听,这个法智者有时都很难听懂,心散乱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而愚者们,是希望从外境中找到快乐,进而奔波,尽管他们谋求大大小小的快乐,但都成了所说的“权力在他手,头发挂树上”一样,

我遇到很多人的时候,经常想,这些人为什么不观一观自己的心呢?其实真正的外境上是找不到快乐的。现在世间不敢说百分之百,但大多数人一直奔波,真的是特别辛苦。他们谋求大大小小的快乐,有些是感情上的快乐,有些是金钱上的快乐,有些是地位上的快乐......为各种各样的快乐而奔波。其实短暂的人生当中,得也好不得也好,就是这样的。

“权力在他手,头发挂树上”是藏地民间的一种说法,说得还是很对的。如果权力全部在别人手里,自己受到别人的控制,一点自由也没有,不可能快乐;一旦他结束了对你的控制,你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快乐。同样的道理,如果头发挂在树上,或者被树桠夹住了,这时你就没办法。以前古人头发比较长,假如到森林中时,头发被树夹住了,身体怎么动也没办法的,一旦解开以后才有自由。

意思就是说,权力在别人手里,你不可能快乐;头发挂在树上,就像耗牛拴在桩子上一样,不可能自由。

快乐不会到来、快乐不会齐全、快乐不会到位等,常常是事与愿违。

如果把所有的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个快乐不会到来。

比如从世间的感情来讲,你觉得感情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但这种快乐依靠于某个人,不一定会到来;即使到来,给的只有部分,不一定全面;而且别人给你带来的快乐也许是不到位的,他认为对你付出了一种爱,但有可能和你要的完全背道而驰。

或者从金钱上讲,你觉得有钱肯定是快乐的,你就拼命地去赚钱,但是依靠钱得到的快乐不能到来;或者你只赚到一部分,没有完全赚到,依靠钱财得到的这个快乐不齐全;或者依靠钱得到的这个快乐不能对号入座,它不是你所想象的。你想象的是更快乐、更微妙的,但却一直得不到。

世人如果懂得这样的道理,确实很有意义。很多人觉得依靠别人会给自己快乐,但往往人的愿望与真正得到的成果南辕北辙,意愿与事实相违,一直达不到这个目的。

现在世间人很多都是这样吧,比如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但是儿女经常不听话,经常不理他。或者家人希望“你一定要满足我所有的快乐,因为我对你很好”,这样一来,往往你要的快乐对方没办法给,以至于你也很痛苦,他也很痛苦。

如果快乐变成你所享受的外境,比如房子、轿车,或者在外面游山玩水,有没有快乐呢?也有部分人依靠这个得到快乐的,但这种人并不是把所有的快乐都寄托在外境上。如果知道有一部分快乐的来源是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调整好,把外缘作为部分的快乐,也许会得到人世间的快乐,否则始终是得不到的。

所以愚者把所有的快乐寄托在外面,有不同的结果:不会到来,不会齐全,快乐不会到位等等,常常事与愿违。

怨敌盗者等的损害乘虚而入,一丁点的非议,快乐就会稍纵即逝,

世间有些男女结婚时,希望过得特别特别美好。结果在结婚的当场,婆婆或公公说了一句话,这个美好的电影就收场了。因为他们的快乐全部都寄托在外境上面,很脆弱。在外面有一点非议,有一点小动作,有一点行为的时候,这个快乐就稍纵即逝。

觉得对方是快乐的源泉,这个想法特别愚笨。《宝积经》中说到智者和愚者的区别,就像一个人丢石头时,狮子觉得石头的来源是人,直接去攻击人;而恶狗不知道,反而去咬石头。

所以,快乐和痛苦的来源,智者知道与自己有关系,而愚者以为与外境有关系,以至于怨敌盗者等有机可乘。同时在世间中遇到一点点非议,快乐当下就消失了。

结果就像乌鸦不管怎样精心抚养杜鹃的孩子都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完全不可信赖。

这些比喻真的很有意思,希望每个人好好想一想。我们一直认为依靠外境给自己带来快乐,这真的是不现实的。就像乌鸦窝里有一个杜鹃的孩子,乌鸦再怎么精心地去养,也是不行的。乌鸦夏天也在藏地,冬天也在藏地。杜鹃是布谷鸟,基本上冬天找不到,夏天就会“布谷,布谷......”地叫。如果乌鸦把杜鹃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尽心尽意地喂养,但是它长大以后就飞走了,乌鸦如何伤心也没有用的。

外境就是杜鹃的孩子,再怎么尽心地养也不可能给你永远的快乐。我们以为是外境带来快乐,但外境只是暂时带来一点,实际上是得不到的,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窍诀。

最后只会落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只会落个“天神劳累,鬼魅烦恼、自己痛苦”的下场。

轮回都是这样,很多人辛辛苦苦地赚钱,结果还是很悲惨,再怎么努力,也实在没有办法。最后可能天神也无可奈何,他们也劳累了,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愚笨?再这样的话我也帮不了你”。

一些鬼神也很烦恼,这个人真的太愚笨了!鬼神本来对他人没有利益心,但也觉得这个人太可怜了,他们也生起了烦恼。你自己更痛苦,因为一直认为外境给我带来快乐,结果外境就是杜鹃的孩子,乌鸦再怎么喂养,最后也没有办法不飞走。

这些窍诀道理,不知道你们听懂了没有?我觉得,现在世界上有七十多亿众生,大多数的人把快乐寄托在外缘上。这样的话,大多数的不快乐其实与自己有一定关系。

这是汇集百要的一个关键忠告。

作者说,以上确确实实是具有百种要点、特别重要的、关键的忠告。

我们的心真的很重要,如果你没有懂得这个道理,想要获得快乐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米拉日巴尊者也说:“心随尘劳者,生种种困扰。如是学佛者,是在苦痛中。”如果你不懂这些法,心一直随着外境转,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扰,这样的学佛者,时时都在痛苦当中。所以,我们作为学佛的人,至少自己要有一个窍诀。

那天,有一个医生说他特别痛苦。我说,你不是一辈子治别人的病吗?那你自己多少还是有一点办法吧?我们佛教徒也经常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说要好好学前行,要好好弘法利生,但是生烦恼的时候,泥菩萨自身难保,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很可怜的。

所以,这些道理真的是窍诀。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我觉得当今的很多众生,尤其是大城市里的这些众生,确实为了金钱、感情和生活而奔波。当然奔波是可以的,为了生存而奋斗也很重要,佛教从来不遮止,但不要认为所有的外境能给我带来快乐,外境带来快乐有一定的困难。

现在有些心理学家精心研究,最后说外境一点快乐也没有。这种说法也不对,外境还是有一点快乐的;内心当中一点快乐也没有,其实也不是的,内心当中还是有快乐的。不要说我们,连旁生都有快乐,我们经常看到夏天的小牛小马,跑来跑去非常快乐。连动物都有快乐的话,我们人类怎么会没有快乐呢?但这些快乐并不全部依靠外境而带来,而是与自己的心有一定的关系。

修道中苦行痛苦转为道用与断法等中,所说病魔道用的其他窍诀虽然也有许多,但这里只是根据圣者寂天菩萨及其追随者智者们的论典而简单易懂讲解了普遍可行的痛苦道用法。

一般修行要诀中,有很多苦转为道用,还有断法里的病转为道用的修法,窍诀和理论也很多。尤其是痛苦转为道用,在断法、《般若经》的教言、大圆满的教言,还有一些大手印的教言里有很多。不但藏传佛教当中有,汉地的般若法门当中也比较多。

但这里的很多道理都是《入行论》中的,这里是以窍诀的方式来讲。还有寂天菩萨追随者的论典,像阿底峡尊者、藏地的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这些大德们的教言和论典,简而易懂地讲解了普遍可行的痛苦转为道用法。

这是世俗的痛苦转为道用法。因为我们还是世俗的人,所以最好有痛苦转为道用的智慧。比如有智慧的人,出门时担心如果生病怎么办?如果去高原,氧气不足怎么办?如果吹风,感冒怎么办?所以会带一些药。同样的道理,人生路中可能经常会生病,这样比较简单的药,还是很重要的,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带上。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胜义的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

(二)依胜义而道用:依靠破四边生等理证观察,不用说恶缘痛苦本身,就连它的虚名也是得不到的,

《中论》中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一切万法,不是自生的,也不是他生的,也不是共生的,也不是无因而产生的,万法从来没有产生过。因为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这四生没有的话,其他的产生方法不可能有。

同样的,我们的痛苦也是一样。痛苦自生也没有,他生也没有......没有学过《中论》和《入中论》的人可能比较难懂。尤其是《入中论》,以后还是要学习一下,里面四生讲得比较广,真正知道诸法是没有产生的。痛苦也是一样,如果我执的四生没有的话,痛苦也不可能有。

汉地的《宗镜录》中也讲:“一切善恶,苦乐因果,并世俗有,胜义中无,我依胜义,言不可得。”依靠胜义的话,言不可得。汉传佛教中也分胜义谛和世俗谛,在世俗当中,因果、善恶、苦乐这些都是有的;在胜义当中,连假名都是不可能得到的。

当然,这个得不到需要依靠很多教证和理证来推测。通过推测,自己也知道诸法在胜义中是不能产生的。到最后,按唯识宗的观点,无分微尘不成立,无分刹那不成立。这种观察方法,是中观最好的一种观察方法。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第十二品中,讲了很多观察方法。其中有一个观察时间长短的方法说到,比如我们认为时间长短是存在的,或者无分微尘是存在的,那么在屋子里照射阳光时,阳光和影子实际是一种微尘。如果有一百个微尘,我在这里射箭,射出的箭经过这一百个微尘,中间的时间有没有长短?如果说时间没有长短的话,那么一个劫也变成一刹那;如果说时间有长短的话,那说明它经过的这些无分微尘,实际上并不是无分的,而是有分的,有的靠前面,有的靠后面。

还有心识无分刹那的观察方法。比如我是一个人,我前面有两个人,一个叫圆观,一个叫圆因。我产生的第一个心识刹那“这是圆观,这是圆因”。而这一个刹那,实际上应该变成两个刹那,因为我刚才产生“是圆观”的那个心识,同一个时间中有“圆观”和“圆因”两个心识,那我执著“圆观”的心是一个刹那,还有一个是靠近“圆因”的刹那,这样就变成了两个刹那。

而在“圆因”上也有一个刹那,这个刹那也有靠近圆观的刹那和非靠近圆观的刹那,这样的话,前面是“圆观”的两个刹那,后面是“圆因”的一个刹那,这两个有没有时间长短?如果你说没有,刚才明明已经延长了,如果再说没有延长、没有长短的话,那么一个劫也变成了一刹那。如果你说这两个有长短的话,你再怎么推测,实际上刚才的一个刹那和两个刹那,也同样有靠近前面和靠近后面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观察方法,最后我知道刚刚觉得“这是圆观,这是圆因”的一个刹那中没有什么可分的心识,实际上通过这样分析也可以分出很多。我自己认为刹那间看见圆观和圆因,实际上它是两个刹那。而两个刹那又变成四个刹那......一千个刹那直至变成无数个刹那,最后我认为的“心识的刹那”不能得到。

《如意宝藏论》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观察方法,这些在《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庄严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里面没有讲。通过这些方法,最后知道诸法在胜义中了不可得,世俗中如梦如幻。有了这样的见解之后,可以在这里安住。

有些年轻人读的书比较多,我建议真正有辨别能力、分析能力的人,还是多学一些中观、因明,这样的话,你的分别念很容易被摧毁。现在的世俗人有各种各样的杂念,认为佛教里面说的不对,智慧不那么殊胜,但如果你去学习这些法,最后会觉得,虽然我以前学过西方哲学、学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不管是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亚里士多德还是柏拉图,他们的哲学真正与佛教的智慧比较的话,自己还是会有新的收获。

痛苦在胜义中连虚名都不存在,这句话很重要。在胜义当中痛苦连名称都没有,更不要说真正存在了。如果中观学得好一点,大圆满学得好一点的话,就不会害怕痛苦。因为痛苦连名称都没有,与石女的儿子没有什么差别,你还怕什么呢?

心安住于实相空性殊胜寂灭的境界中。甚至从中起定时也不会像以前生起畏惧害怕怯懦等时心里产生痛苦那样了,而足能以这些痛苦都只是虚名假合的见解来胜伏一切。关于此理,恐繁不述。

作者在这里没有讲胜义中观的观察方法、大圆满的安住方法、大手印的窍诀,只是给我们简单地讲了一下,从胜义中观察,痛苦连虚名都没有。

这句话虽然文字很短,其实还是很有甚深意义的。我原来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很有收获的。因为我也学过很多的中观,用中观的理论来观察,确实不要说痛苦,连痛苦的名称都得不到。这样的话,怎么会得到痛苦呢?它的本体更是不可能得到的,与石女的儿子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世俗当中,我们尽量把痛苦转为道用,而胜义当中,连它的虚名都得不到。如果不相信,你去学一下《中观庄严论》《中观根本慧论》以及《如意宝藏论》,看看痛苦能不能得到。如果谁在胜义中,真正得到痛苦的话,我给你发金牌、银牌的奖,我最好的东西都可以给你。有没有?有的话举手。

如果在真实义中连痛苦的名称都没有,那我们还怕什么?我们哭什么?这样的话,我们战胜痛苦不是很难。真正的胜义当中,痛苦的名称都没有的话,那痛苦在哪里呢?确实是没有的。虽然这句话和我们经常学的中观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二三十年以来,每年都学过,每年都懂,但是好像有些时候一句话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收获。

如果你今天得不到的话,你不想得奖吗?至少我的茶杯也给你。如果你胜义中真的得到痛苦,谁得到的话我就给谁——我是说胜义当中,没有说世俗当中。世俗当中得到痛苦的话,很多人会举手。但胜义当中谁得到痛苦的话,我就给这个茶杯。有没有?

你们中观学得还是可以的。好吧,没有痛苦就好,我们大家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