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20 lines (111 loc) · 35.1 KB

sdjtj02.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20 lines (111 loc) · 35.1 KB
description
索达吉堪布 讲

《圣大解脱经》第2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涅庆日俄再爱香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蒋华头吉新拉意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亚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在这之前要跟大家说一下,一个是现在关于疫情的事情大家也应该清楚,国外很多国家现在还没有完全控制,国内部分地方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但是个别地方包括广东、天津、四川等地方还在不断地出现。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掉以轻心,应该要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平时要戴口罩、消毒、洗手,少接触人,在经堂等地方也应该一如既往地注意。

因为现在很多专家说也许冬天的时候还会出现,有这个可能,具体怎么样我们也不是特别清楚,但在很多方面,包括坐飞机、坐车、跟很多人交往等过程中有必要值得注意。大家都知道疫情在全世界而言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传染病,这样的传染病通过跟人接触、空气来传染,为了对自他的生命负责最好长期戴口罩,也尽量的少出门。

佛学院这边也一直没有开放,门口、路上都管得非常严,然后经堂里面,我也希望从外面城市来的这些人,不管是旅游的或者其他的人,没有必要跟僧众交往。包括我也是一直不接待、不接触,现在也是这样的。也许你们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没有必要胆子那么小,但实际上在传染病面前,不是说“我很英雄,我很厉害”,没有什么可说的吧。病情并不是因为没有报道就不存在的,大家在有些时候怕的时候太怕了,那个时候心畏缩,都特别沮丧,有时候大家太放逸了,因为往往人会在放逸的时候出现很多的事情,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大家。现在这种状况,很多人认为没什么事,但在这个时候更要谨慎,这个非常有必要。

接下来我们正式讲《圣解脱经》的经文,昨天前面跟大家介绍了,这部经确实是非常非常殊胜,我也劝一些有缘者,如果时间等各方面因缘具足,最好听这个传承,然后发愿自己将来在不同的地方,包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家庭,甚至在不同的人面前传授,确实对这些众生是有利的。

我们自己遇到圣解脱法门是非常荣幸的,世间人经常说:“我今天参加了什么研讨会特别荣幸。”也许这个可能是荣幸的,但从今生来世进,在我们耳边能听到《圣大解脱经》的声音,眼睛能看到这么多佛菩萨的名号和忏悔的方式,然后心里不断地思维和忆念,这样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在后面也会发现的,这一点大家应该好好地记住,并且用一种欢喜心、一种难得的心、一种非常渴望的心来求法,这种求法的心态应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切万法都是依靠因缘,你发什么样的愿就得什么样的果,所以这是很重要的。

我昨天也讲了,《圣大解脱经》有些是非常珍贵的版本,像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有藏文的《圣大解脱经》,用金粉手写的,这个也是很珍贵的。这里面已经明确地说了是前译的印度班智达至纳莫扎和藏地的译师僧人益西得,也就是智军,他们译出来的。

我自己昨天晚上都在想,这个教理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依靠它能遣除很多疑惑、历史的一些争论。而且德国的巴伐利亚图书馆建于1558年,是国际性、权威性的,也是非常先进的,离现在有那么多年(建造的一个特别好的图书馆,这里面的藏译本也是很珍贵的。

同时,我们《大正藏》当中也有《圣大解脱经》,在85卷里面,编号或者册数是2871,这个编号对学术界的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重视的,应该是2871册,我们也有必要翻一下这些经典。我刚才说的德国图书馆,可能你们有些不懂藏文,但是如果懂的话也是这个藏文版本在网络上也是免费开许的,像敦煌的图书馆没有会员证不一定能进得去,也有这种情况。当然,这对保护纸质书籍和目标明确的读者有利,但另一方面也许向意图“随手翻翻书”的读者关上了一扇门。为快捷的运输读者制定的书目,图书馆在建馆时就设置了一套自动化流程,馆员将挑选出来的书籍放在盒子里,通过电脑录入后,由传送带直接送往不同楼层的借阅区,这套传送系统如今仍在使用。

不管怎么样,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一方面这个是非常好,因为以前是非常难得的,隔着千山万水,不同国家的文物馆、图书馆、大学的资料,可以从手机上看,从电脑上也可以看,非常方便;但另一方面,网络和手机的坏处就是很多人的善根都毁坏了,年轻人整天玩手机,甚至老年人很多都那个……。

前几年我们一些同学,毕业已经有三十年了,毕业二十年的时候我们聚过一次,还算可以的不算那么年老,然后毕业三十年的时候,应该是2016年,那时集聚了一次,每个同学拿着手机很远地这样看着,眼睛都不好了,但是每个人只要有一点时间就一直这样看着。所以对老年人来讲毁坏善根,打发时间,增长很多的没有意义的贪嗔痴。

所以这个时代确实是最好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坏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候尤其作为修行人,尽量地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尽量地关闭没有意义的恶趣的门,这个是很重要的,在这里稍微讲一下。 《圣大解脱经》在藏地很多人用它做转经轮,以前上师如意宝在有一次讲转经轮的功德的时候,也说过最好是观音心咒的转经轮,《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以前很多大德也做过,法王并没有否认,但也没有讲功德如何大,这方面当时也没有说。

我们几个堪布回忆的时候,法王应该是非常认可的。因为以前上师的上师叫玛尼上师,他也是特别劝大家做大转经轮,还有观音菩萨的转经轮。关于转经轮,我那天跟慈诚罗珠堪布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家里也有一个像我这样比较大的转经轮,以前做得比较大,因为那个时候印刷纸张也是有限的,他们家里有一个,是他们家里最珍贵的东西,文革期间一直保存、一直藏着。

有一次村里面的一个人看到了,他们家里觉得不安,学得他会不会告诉上面,一直很担心,但是那个人还算可以,一直没有告上去,后来比较放松以后一直到现在。我问:“那现在在哪里?”他不太确定地回答:“应该在我弟弟家里吧。”他现在不是特别确定的,有是有,他有几个弟弟,应该在一个弟弟家里。

我们在那个时候,藏地很多人家里的传家宝就是转经轮、佛像这些。从个别的家庭,修行和生活方式中也发现《圣大解脱经》确实在藏地特别特别的重视。我昨天说了,在汉地,包括敦煌文献的残本当中也能发现,自六世纪一直到现在,不断的有部分地方重视,但没有像藏地一样普遍的,所有的上上下下的人都很重视,可能这种情况是没有的。

不管怎么样,对《圣大解脱经》大多数的人也应该听得懂,如果听不懂,你们心里应该想,不管怎么样这一个小时尽量不打瞌睡、不玩手机,然后分别念没办法控制,想什么也都可以想吧,我说不要想的话你也管不住,不要说我你自己都管不住,可见这个分别念是很可怕的。我相信每个人的耳边传出经文,也可以说是谛实语、金刚句的经文,这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在王舍城有八万个比丘,还有三万六千个菩萨,都非常有功德的,有各种各样的功德,昨天讲了一部分功德,今天再继续讲。

其德高大。如须弥山。

这些菩萨的功德、威德、品德是什么样呢?非常高大,功德高尚,无量无边。如果用比喻来说就像世间的须弥山,按照《俱舍论》的观点,由金子、银子、琉璃、水晶组成,高八万由旬,特别高的。这个山王超越所有的山脉,同样菩萨的功德、威德,超越了所有的声闻、阿罗汉、世间各种各样的凡夫人。

虽然我们看不到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功德是怎样,除了其传记的文字以外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特别了不起的,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传承上师们,我个人也是在一生当中,比较出名的、不算特别出名的、非常出名的很多上师都拜见过,现在一想,这些上师的威德和智慧真的是超越世间的很多凡夫人,所以他们的威德可以用山王来比喻。

智慧深广。犹诸大海。

菩萨们通达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又深又广。有些人的智慧很浅薄,虽然口头上会说一点,但还是很浅显。有些人的智慧很狭隘,孤陋寡闻,只是懂一部分。现在的有些专家,深度和广度方面不知道怎么样,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但是菩萨的智慧,确实又深又广,犹如大海。用“犹如”可能好一点,因为敦煌译本用的“犹如大海”。”犹诸大海”,诸好像很多很多的意思,藏文当中也是这样的。所以个别的字按照敦煌译本的手记,稍微给它补充一下可能好一点,“犹如大海”。大家都知道,世间的大海又深又广、广阔无边、深不可测,所以这些菩萨们的智慧也是深广无边。我们所接触的大德,他们的智慧我们也能看出来,他们所造的论典,所讲的法,摄受众生的方便,无法用我们的分别念来衡量,这一点应该也是清楚的。

降伏众魔。摄诸外道。使令清净。

具足诸力。无碍解脱。

降伏众魔。这些菩萨能降伏一切魔众,像魔王波旬,他的一切眷属也可以叫魔众,还有我们经常所说的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子魔,也可以这么说。为什么降伏四魔呢?因为对一切五蕴通达为如梦如幻,所以蕴魔也得以降伏。为什么降伏烦恼魔呢?烦恼皆是菩提、皆是清净,通达烦恼皆是清净的,所以降伏了烦恼魔。然后为什么说降伏死魔呢?因为通达一切万法是因缘缘起而生,所以死亡对他来讲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也降伏了死魔。然后为什么说降伏天魔呢?通达了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那所谓天子魔的危害、损害也是不存在,所以一切魔众也得以降伏。

摄诸外道。与空性见解、慈悲行为不符的所有外道、外众也得到摄受。

并且使令清净,让他们得到正知正见,心清净。藏文版本中讲:“使令心清净”,其它版本都是讲“使令清净”。也就说让我们整个心相续得到清净,诸菩萨们降伏众魔也好,还有摄诸外道也好,内道当中有一些不究竟见解的也会摄受的。

以前玄奘大师开无遮大法会,国王和国家的人们一起参加辩论,有些说是大小乘的辩论,有些说是内外道的辩论,不管怎么样后来获胜了。阿底峡尊者十五岁时通达因明的《正理论》,这在宗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当中也有。因为他十五岁时通达因明辩论的方法,当时非常著名的一些外道大师被降伏,自从那个时候开始阿底峡尊者美名远扬,名声大震,在整个世界上他是非常著名的。

其实阿底峡尊者的故事有些是很精彩的,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讲,法王如意宝讲到仲敦巴和阿底峡尊者的故事,有时我们中午都吃不到饭,一直讲。法王以前看过《父子问答录》,《问答录》有两个,一个是《弟子问答录》,一个是《父子问答录》。《弟子问答录》是阿底峡和仲敦巴之间的一些对话,《父子问答录》主要是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很多故事还是比较精彩的,可能稍微长一点,也想跟大家简单讲一下。

前弘时期和后弘时期,朗达玛灭佛之后兴盛的佛法叫做藏地的后弘时期,在这之前叫做前弘时期,距离现在大概有一千年左右。朗达玛灭佛之后,有位名叫努.桑吉益西的大师示现一些神通,当时朗达玛害怕了,他发愿说:“我不害密宗,只害显宗”,后来他毁坏了显宗,却不敢毁坏密宗。后来朗达玛灭佛以后,让他的两个儿子来执政,不像藏地以前一样一个国王统治,一个儿子统治阿里地区,另一个儿子统治康区等地,整个藏地没有统一变得零散,当时在阿里那边,是智慧光当国王。

在那个时候藏地比较乱,当时藏地开金矿,金子特别多,因为这个原因有部分的印度人也经常到藏地来淘金子,以佛法的名义来要金子。汉地的一些和尚也经常来,所以僧团中穿白色、黄色、黑色衣服的都有。而且藏地也有本土的宗教,所以穿蓝色和绿色衣服的也有,五花八门的。

当时智慧光国王对此有点看不习惯,很想从印度邀请一个精通戒律的班智达来重新整顿藏地佛教,他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刚开始他派了一些译师,这些翻译家除了宝贤译师和另外一位译师以外,当时派了二十一个译师去印度学翻译,但是他们都得了尼泊尔、印度那种热热病,死了十九个,只有两个回来了。

后来智慧光把王位交给他的侄子菩提光,智慧光自己想亲自去印度请班智达。当时宝贤译师他们说,在印度那烂陀寺有特别了不起的一个大班智达,他的戒律也好清净,然后弘扬显宗特别的好。因为当时的那烂陀寺,密宗稍微保密,不是特别的公开,宝贤译师也不是特别清楚密宗内在的情况。当时智慧光听说后很想去请阿底峡尊者,然后他把王位交给他的侄子,然后他自己开始出发。

到了克什米尔那个地方,被当时的突厥王抓了当俘虏,他的侄子菩提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去看望他,准备把他赎回来。突厥王说:“要么你们藏地的政权交给我,要么给我智慧光的身体等量的金子,我才可以放他。”于是菩提光到处去藏地要金子,后来得到了智慧光整个身体等量的金子,但是头的等量金子还没有得到,这时他又去找突厥王交涉。交涉的时候,突厥王说:“那如果只有身体的量的金子,那我把智慧光的头砍下来,头我带走,然后身体给你们,金子给我,他的身体给你,头我带走了。”

后来智慧光跟菩提光在监狱里见面,智慧光说:“我现在年龄也很高了,如果给那么多金子赎命,其实是不值得的,你最好是把金子拿来迎请阿底峡尊者,否则即便给了金子,他也会杀了我的,不管怎么样没有用的。”智慧光要他侄子想办法迎请阿底峡尊者,再次弘扬藏地的佛法。突厥王当场砍了智慧光的头,金子没有给,智慧光为了正法牺牲了。

当时菩提光一定要想办法,再安排一些译师。在那个时候有个人叫精进狮子的译师,是除了当时的宝贤译师之外,在印度求学过很长时间的最好的翻译家,他先去了那烂陀寺。后来菩提光再派了一些人,拿了好多金子,其中一位叫做慈诚加瓦,汉文叫戒胜,把他们也派到印度那烂陀寺去。当时阿底峡尊者在那烂陀寺的班智达当中特别出名,他有时管那烂陀寺的教学,讲经说法,有时当管家,又当管家又当堪布,甚至他还管理很多房屋,他的腰间有好多门的钥匙,阿底峡尊者个子特别高大,身体特别庄严。

他们到了那里以后,精进狮子一直在那边求学,他对译师们说:“你们最好不要说是来请阿底峡尊者,否则你们的金子可能会被抢走,印度人对藏地本来也有一些看法,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

后来他们待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他们没有听精进狮子的话,去阿底峡尊者面前说他们国王为了他是如何牺牲的,问他可不可以到藏地来弘扬佛法。当时阿底峡尊者的口气比较硬,说有两种人会去藏地,一种是喜欢金子的人。现在我们去汉地的人也有这种情况,有一部分是喜欢钱的,有一部分是喜欢度众生的。他说有两种人可以去藏地,一个是喜欢金子的人,但是他说他出家之前是孟加拉国的王子,所以不求金子。然后还有一种人喜欢弘扬佛法,因为藏地是佛法的边地特别黑暗,他说弘扬佛法我现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他的上师们也不开许,所以不会去。精进狮子也说:“你们都不听我的,现在不是祈请的时机,你们最好以求学者的方式在这里暂时待一段时间。”其实中间来来去去他们去求过阿底峡尊者好几次。

再过了一段时间,阿底峡尊者开除梅志巴,梅志巴为了给金刚瑜伽母供酒,在宿舍里有酒瓶,被一个沙弥发现了,就到阿底峡尊者那里去告状,说有些比丘的宿舍里面有酒,应该在喝酒。阿底峡尊者没有详细调查,在特别庄严的僧团当中非常严厉地批评,说有些人有饮酒的现象,这种情况无论如何要开除,说的非常严厉。梅志巴说你可能说的是我,酒虽然不是我自己喝的,但是你既然这样说那我只有离开,而我不愿意从门离开,自己走自己的路,就穿墙走了。这个时候阿底峡尊者才知道,他开除的是一个大成就者,他非常的后悔,一直忏悔,祈祷了很多本尊,天天念、祈祷本尊。有一次二十一度母的其中一位现前跟他说:“你造了非常严重的罪业,在僧团中开除了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现在唯一的方法,要么你去藏地这黑暗的地方弘法,还有每天要做擦擦,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后来阿底峡尊者得到授记以后,又心动了。

那个时候他也离开了那烂陀,到金刚座转绕,藏地的那几个求学者又请求,他就基本上答应了。但是他的上师达玛日吉达刚开始也不答应,因为阿底峡尊者的威望很不一般。后来他的上师也得到了本尊的授记,不得不答应。

他们就启程,回来的时候过了印度和尼泊尔的边界,阿底峡尊者的最好的译师精进狮子病得很严重,阿底峡尊者问:“为什么你这样,是不是做了一些错事?”精进狮子说:“我其它没什么错的,但是在印度的时候,我在一个大师那里求了一些咒语,但是金子不够,只付了一半费用。”阿底峡尊者说:“那你肯定是这个原因,为什么我在那你不向我求法,向其他大师求法?”肯定是这个原因,然后抱怨他。过了一两天精进狮子死了,其他几个译师,像戒胜他们翻译得很不好,阿底峡尊者当时很想回去,但因为是度母的授记,来到藏地。

来到藏地后阿底峡尊者先去宝贤译师那里,这个和前行里面的公案是一样的,开始是说:“你这么了不起的译师,我没有必要过来。”然后问他修行的时候,三层楼上面修三乘法,不同的时间,然后阿底峡尊者又说:“我还是有必要过来,你这个坏罗扎瓦。”

又过了一段时间阿底峡尊者问:“我的翻译死了,你可不可以给我当翻译?”宝贤译师说:“我不行了,我已经八、九十岁了,白发苍苍,要闭关为主,好好修行,现在不会做这些。”阿底峡尊者也没办法,后来听说玛尔巴译师去过印度,就去拜访他,玛尔巴译师的上师是那洛巴,那洛巴的上师就是梅志巴,玛尔巴译师听说阿底峡尊者是开除他上师的上师,他肯定不干,特别不满,肯定说活该。

当时菩提光是国王,阿底峡尊者到了藏地以后,刚开始菩提光特别赞叹,他来了以后很开心的,但是他的想法是把藏地的佛教变成以戒律为主的显宗,但是阿底峡尊者不答应,他要同时弘扬显宗和密宗,两个法都要弘扬,国王并没有支持。

后来准备送阿底峡尊者回印度,结果到了尼泊尔,按照度母的授记在那里会遇到斯巴嘎绕,也就是仲敦巴,本来授记当中有仲敦巴的授记,但是一直找不到,后来阿底峡尊者实在没办法准备返回的时候,那个时候遇到了仲敦巴,他们就一起回到藏地。仲敦巴还是很厉害,他的翻译主要是自学的,主要是通过网络(众笑),开玩笑,然后仲敦巴当翻译。

阿底峡尊者来藏地的时候是60岁,72岁的时候圆寂,当时是公元1040年来的,1052年示现圆寂。后来以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为主,前面是显宗部分,后面是密宗部分,我们以前也翻译过,后来把显宗和密宗一起弘扬。后来宗喀巴大师的显宗部分造的是《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部分造的是《密宗道次第论》,阿底峡的噶当派教法在整个藏地得以兴盛,因为这个原因,后弘时期的佛教再次兴盛。

经常跟度母能像人与人之间一般对话的这么了不起的大德,在显现上,一生当中的有些行为,也带来很多麻烦。后来到藏地时也发生了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包括看当时的历史,当时的藏地,刚开始像汉地达摩祖师来的时候,包括汉地的国王刚开始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任何一个地方,可能有些君主非常支持佛教,有些君主可能支持某个佛教里的显宗或者密宗,如果得到他的支持的时候暂时也得以弘扬,一旦没有他的支持弘扬的范围不是特别广的。

当然阿底峡尊者到后来,菩提心在藏地的弘扬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在金洲上师那里真正生起了菩提心,以这个原因,哪怕是他一个人,他的力量可以在整个世界绽放。

这里讲到摄诸外道,摄诸其他的众生,让他们的心得到清净,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从形象看像人一样的,但实际上真的是得地菩萨。但是在显现上,他们跟我们的人生几乎相同的有不同的经历,这一点我们也应该看出来,我们个人发了菩提心、学了佛以后,每个人也不一定特别顺利。

像阿底峡尊者,他是在一个时代当中非常伟大的一个人,包括现在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在每个人的心目当中都是特别的敬仰,而且这种敬仰并不是源于他的名声。他的窍诀一直一代代相传,包括现在像全知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阿底峡尊者,祈祷他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心里可以得到不同的智慧和悲心,这也是菩萨的威德力、智慧力、慈悲力。

具足诸力。无碍解脱。菩萨实际上具足各种智慧的力量、悲心的力量、度化众生的力量。世间当中有时候造恶业方面有强大的力量,但是造善业方面力量很薄弱。但这些菩萨具足很多正面的、摄受众生、利益众生的力量。并且无碍解脱,自己也在烦恼当中获得解脱,没有什么阻碍。而我们要得到解脱,有时候可能修行上出现违缘、身体上出现违缘,然后周围的环境,包括生活资具,有很多阻碍。但是菩萨的力量没有任何阻挡,谁也阻挡不了,这样的一种解脱。

安住不动。念定总持。乐说辩才。

菩萨心常安住,他经常安住在如如不动的法界平等性当中,他的正念、禅定、总持都是乐说辩才,也就是说他已经具足了无漏的正念、禅定和不忘陀罗尼。藏文当中是乐于圣教,并且具足辩才,藏文当中是这样的。但实际上乐说辩才,《维摩诘经》当中也有,“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里面有这样的。意思就是说他的心经常在法界当中不动,具有无漏的、各种念定总持的功德,七种辩才无有阻碍。

四等六度。无量方便。一切法义。无不具足。

四等是四摄的意思,汉文当中叫做四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很多汉传佛教解释的是四无量心。藏文当中翻译成六度四摄,还有无量的方便,对一切法义无不具足,不管是胜义谛的法、世俗谛的法,所有深广的智慧、方便,无一不具足,一切功德都具足,正因为他具足所有的功德,佛也没办法衡量他的威德和功德。

就像《华严经》中也讲:“菩萨功德无有边,一切修行皆具足,假使无量无边佛,于无量劫说不尽。”菩萨的功德确实是无不具足的,他通达一切方便法也好,通达一切万法的实相也好,还有六度四摄也好,凡是所有的功德、修行都具足,诸佛于无量劫中宣说也没办法说尽。那天《地藏经》里面说佛陀数劫宣说地藏菩萨的功德也说不尽。

随顺众生。转不退轮。

菩萨始终随顺众生,他们看到众生怎么样能摄受,他们就随顺众生。

就像《大方广十轮经》中也说:“有智之人,先观众生,然后说法。”真正有智慧的人,先观察众生的根机,然后对他们说法,而不是先说法再观众生的根机。

我们现在有些先给他们灌个顶,先给他们说个法,然后过一段时间发生矛盾的时候说“你这个根机不好,”那就已经后悔莫及了。

所以要随顺众生,先观察他的根机,然后转不退法轮。随顺众生以后,应该转法轮,转什么样的法轮呢?有发菩提心来转法轮,还有为众生宣说法藏来转法轮。不退转法轮的话,在《华严经》当中也讲: “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华严经》当中讲了法种不断、僧种不断、佛种不断这三个,其中讲法种不断的时候,讲要为众生宣说法藏,这样的话法种不断。

我前面也讲过,我们虽然没有像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那样转法轮的能力,《现观庄严论》里面讲发心的时候,转法轮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说了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法轮,一方面拿个转经轮也是转法轮,但是最重要的法轮是心的法轮、心不退转的法轮。这个不退转的法轮用现在的话来讲要推广佛陀的教育,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去学,只是一个信仰,很容易退转,所以劝大家经常多闻思这样不容易退。

确实也是这样的,我们学任何知识,只要多下功夫多花时间那就不容易退转,只是听一两堂课根本没办法的。有些人讲“我想见见你,做个供养,要不要跟你一起照个相……”这些都是非常相似的法,没有什么意义的。最根本的是我所传的法,如果符合经和教义,希望你心里能保存,然后你不断地再传给下一代或者其他有缘众生,这样的话法才能长住于世间。

以前上师他们的心愿也是这样的,我们这一代要拼命地把法传下去,像我的话,三十多年来几乎每天都努力地给大家传法,但是我不知道大家相续当中有多少,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传给有缘的人。哪怕是一个人也可以,自己所得到的这些道理,哪怕给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当中传授的话,这叫做不退转法轮,这个很重要。

示有无智。善解法相。

示,展示的意思,佛经中经常讲开示悟入,这里指了知有和无的智慧,了知哪些法是有的,哪些法是没有的,以这样的智慧来善解一切万法的实相。这些菩萨确实具足了知、展示、解释有和无的真理。有和无,世间人没有的东西认为有,有的东西认为没有,比如我们本具如来藏,大家都不知道,都觉得可能没有;然后没有的东西,世俗的万法本来没有,是因缘具足的,但我们认为是有的,所以我们的智慧是颠倒的。

《入楞伽经》当中也说:“若因缘生法,不得言有无,因缘中有物,愚分别有无。”因缘所生的法,不能说有和无,如果我们认为因缘当中有的这些事物,这是愚者的分别念假立的“有”或者“无”,这完全是错误的。世间人真的很可怜的,常乐我净,大家都知道四种颠倒,本来无常的东西认为常有,本来不清净的认为是清净,本来没有的东西认为是有的,本来不快乐的认为是快乐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菩萨的智慧不是这样的。

现入三界(昧)。五眼所见。知众生根。

界是错字,应该是昧,禅定的三昧。菩萨入于三摩定的境界,入禅定,开显五眼。五眼所见,就是了知众生的根本。五眼,肉眼能了知众生身体的痛苦;天眼能了知众生身心的痛苦;慧眼能了知一切众生不同的根机;法眼了知一切万法的实相;佛眼对一切万法、世俗胜义的一切都通达无碍;所以通过五眼了知众生不同的根机。这也是需要先入三摩定,如果没有入三摩定,那五眼也没办法开显的,所以这些菩萨能了知所有的众生的根机。

我们不知道众生的根机,有时候招聘需要笔试、面试,“你跟我说个话”,看看你长相怎么样,然后老师们给他打分。如果我们知道众生的根机,直接就知道“你可以”、“你不行”,但是我们不知道众生的根机。

威德无量。盖诸大众。

菩萨的威德、功德无量无边,能遮盖所有世间的大众。世间的大众,他们的价值观是相似的,真正大菩萨的威力、功德,包括他的语言、身相等方面远远超越世间大众,世间大众根本没法相比。

禅定智慧。以修其心。

这些菩萨通过长期的禅定,还有智慧调伏自己的心。有经典中讲:“善调伏心者,则证常乐。”善于调伏心的人,能证悟真正的、常有的安乐。菩萨确实是用他的禅定和智慧来调伏自己的心。

相好严身。众相第一。

菩萨相好庄严的身相,很多人没办法相比的。世间当中菩萨的庄严身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需要依靠一个非常庄严的身相。为什么呢?为了摧毁其他众生的傲慢,同时世间人是“外貌协会”者,如果是特别庄严的菩萨他就生起极大的信心,如果不太庄严他就会轻视,产生蔑视之心。所以菩萨有这样非常庄严的身相。

心如虚空。

菩萨的心广大无边,如虚空一样,虚空无有阻碍,很宽广。

世间有种说法:“人之谤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如果有人诽谤我,我可以跟他辩论,但是还不如能接受、容纳,意思是如果别人跟我进行辩论的话,我本来是可以辩论的,但是我还不如容纳,他诽谤就诽谤,他要说我就说我,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窍诀。

现在的人们是怎样呢?我们看到网上对某个人谩骂和诽谤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回应、进行辩论,就这样说来说去的折腾。所以不管是网上也好,当场也好,如果有些人有理由、没理由说你,你就尽量让他说就说吧。当然我们的心很狭窄的话接受不了,你说一句,我顶一句,最后整个世界都变成地狱了,可能会这样。但如果我们的心不是那么的狭隘,心里面的空间不是那么狭小的话,心里面可以容纳。

对于大菩萨而言,别人对他的诽谤,他看作是一种赞美,别人对他的侮辱,他认为这是修行的道用法,这样一来他的世界也是非常美好的。所以现在很多人心里很忧伤、枯燥或者非常的烦乱,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得到的很多与自己预期的欲望相适合,达不到自己目的的话,求不得苦,然后产生很多烦恼、恐怖、担心。

如果我们的心真的是像无上大圆满里面所讲的一样,在光明、空性无二无别的境界当中安住的话,世界上发生的很多问题就像雪花融入大海一样,全部变成修行和光明法界显示的一种增上缘,除此之外你不会整天苦恼、吵架、打架,或者互相产生矛盾,不会这样。所以以以牙还牙的方式生活,会给自他都带来痛苦。

如果自己的心稍微放松,其实对他人也带来放松,如果每个人自己特别拘束的话,你周围的世界也会用执著的绳索捆得紧紧的,那这个世界不一定很庄严。

所以我们很羡慕菩萨的心如虚空,心本身也是如虚空一样,里面没有任何阻碍,以如如不动的心态来观自己心的时候,完全能明白。可是凡夫众生很可怜,没有证悟这一点,而菩萨证悟了这一点,正因为证悟了这一点,哪怕把他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他也如仙人入禅定一样,非常欢悦,我们凡愚和菩萨的差别也在这里。

我们每个人在菩提的路上要精进,可能从来没有学过任何心法的人,什么都很矛盾、很困惑,但我们至少听过大乘佛法非常方广的意义,有时候理论上真正能接受,但实际上当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刚开始有点难,但慢慢心放松下来也会有帮助的,这就是修行。

舍诸世间所有色好。达诸法性。

菩萨舍弃了世间当中所有的显色和形色,藏文当中说的是显色和形色,意思是很好的颜色和形状的事物。有时候我们觉得彩虹很好看,某个衣服很好看,被颜色方面吸引了;有些被形状吸引,比如服装,有欧式的、美式的,这个很好看。

世间人被五欲六尘诱惑,自己的心一直在那上面解脱不了,但菩萨完全舍弃了世间当中的歌舞、妙色,所有这些都没有什么兴趣。他享受的是什么呢?很精彩的是什么呢?就是显空无二、远离四边八戏的法界的境界,同住法界,他住于法界,享受最高的思想境界。

比如一个人他真的证悟空性的话,在他面前有一个特别出名的文工团、艺术团唱歌跳舞的话,他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发疯了?我安住在我的心性当中,这些都没什么。我听说有些佛教徒的家属非要把他带到电影院去,他到了电影院就一直打坐,因为他不得不去电影院,但是到了电影院的时候,外界的各种现象也动摇不了他,然后别人看电影,他自己开始坐禅。

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