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94 lines (107 loc) · 11.2 KB

13.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94 lines (107 loc) · 11.2 KB

第13章 - 闪电式时代的扩张策略

在这一章,我要谈谈创业题目的挑选。

我一直很怕我的这本心法书带给读者一个错觉 -- 就是,无论所有题目,都可以用这一本书当中提到的方法,闪电式开发,然后迅速培育出一支独角兽。

用这套方法,的确可以做出很不做的产品。但产出独角兽,却是未必。

我必须承认,这套方法并不是完全稳赢的。我在 2016-2018 年曾经打造过四个服务,就有一个服务并没有成功的掀起浪潮。因为那个服务不是一个风口项目。

这让我得到很大的教训:「创业必须在风口,切忌平地起高楼」。

要能够迅速增长。我认为题目要有一个时代背景,就是:「风口投机」。

这个「风口投机」,并不是大家想像的贬意词。但做出一个高增长产品,的确跟「投机」有很大的关系。

《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

2017 年 5 月,我读到李开复写的一本书「《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里面提到创业题目的挑选。谈到互联网创业要如何开局。这本书的观点在于认为「互联网创业」谈的就是「垄断」。

为什么要追求垄断呢?

  • 第一,垄断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所有的份额
  • 第二,追求垄断心态,可以把创业者自身逼到极限
  • 第三,从小市场先垄断,非常容易开局。

创业投的就是「机」

那么,创业者要如何开局呢?

李开复认为多数创业者本身都有一个很严重的「谦虚」病,那就是觉得自己在干的事,是「投机」的,因为「投机」,社会观感不好,就畏手畏脚的。

这反而是错的。

要知道创业就是要投「机」,就是在时间窗口中,找到一闪即逝的「社会需求变化」。所以投「机」,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你反而要时时记得这一点。「机不可失」。

找「只差最后一里路」的题目

然而,这个世界是高度叠代的,社会上有很多「需求变化」。怎么知道什么题目是适合创业的。一个特征就是「这件事只差最后一里路」。

你有一个对社会的痛点解法,很好。

但是如果你要花太多资源去教育市场,那么这也许就不是你该选择的方向。

别搞错,微信的确推广普及了二维码,但微信有资本有团队。一般创业团队没有那么多资源,所以你只能挑「只差最后一理路」的题目去做。

如何开局:找自己擅长且可以察觉市场变化的题目

再来,要能够抓到这个「社会需求变化」的局,创业者需要三点特质:

  • 你必须要对这件事情熟练
  • 你能察觉到市场上变化
  • 强大的执行力

许多创业书,不断的反覆提,创业不要作「自己不熟」的领域。因为你不熟,你就会耗掉很多时间,你就无法察觉到市场上的变化。而且在这个市场上,即便你占了先机,也会被其他更强大的公司灭掉。

最终目的是 1 -> N

要从细分市场开局,甚至垄断。实际上是为了打造能够运作这个市场的团队与模式。在时机成熟时,一口气放射到下一个连结市场去。

当然,有人听到细分市场。就会觉得,好,细分市场我也找得到,我也钻进去。但下面就紧跟来一个误区,你的细分市场有没有「下一级的连结市场」。有时候你可能垄断了一个细分市场,但这个细分市场没有下一级市场。所以你的垄断之路也到这里停了。

不过也不必感到沮丧。毕竟有 99% 的细分市场,是没有下一级的连结市场的。所以你要记得,创业是得先从 0->1 开局,但你真正瞄准的是后面 1-99 的那个世界。

下一个主题就是。那么垄断产品的市场要从哪里找呢?书中建议可以瞄准以下特征的市场:

  • 这个问题很大。(在社会上很多人被影响)
  • 市场上的需求没被满足,供给根本根不上
  • 原先做这件事情的成本很高
  • 一旦你做出这类市场的产品,就有可能得到高增长。

OTCBTC 是直接奔著「风口上的战争」而去的

而 OTCBTC 当初的就是直奔这个目标市场去的:

  • 这个问题很大 -- 当时整个虚拟币市场都没办法顺利上车下车
  • 市场上的需求没被满足,供给根本根不上 -- 币圈一夕回到解放前,没有法币兑换公司了。大家都用微信土炮炼钢在交易
  • 原先做这件事情的成本很高 -- 在微信上交易比特币,金额庞大但又有极高风险
  • 一旦你做出这类市场的产品,就有可能得到高增长 -- 双边的市集平台,本来就是一个高增长的发展模型

当然,当时在币圈每个人都看到这个机会,每个团队也能够选择做这个题目。

但是在那个「压力极大」的风口之上,谁能抢先盖出来,并以正确的方式高速迭代,就变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

这才是「闪电式开发」这套方法的千金可贵之处。

如果少了「风口上」的压力,或者是当初选择创业的方向,是一个没有强劲压力点的市场。那么也许用这套方法,可以做出一个不错的产品,但未必有那么强劲的效果。毕竟,不值得解决的问题,迭代一千遍一万遍,并不会改变问题的本质。

去哪里找风口上的压力?

风口上的压力,未必是大家看到一窝蜂在做的题目。如果是这种机会,建议不要去赌,甚至是看到了才去赌,因为一般团队赌输的机会几乎是100%。

我所指的风口上的压力是指:这个社会一直在迭代,有些领域科技已经非常进步了,但是有的领域还是很落后,该被「重新发明」而还没被重新发明。

有的时候,这种题目太早做,成本太高。比如 YouTube,诞生在 2006 年,刚好就是一个风口期。频宽的基础建设刚提升到可以提供影片上的播放,iPhone 又刚发明,允许使用者自行拍片上传。

有几个方向是可以去找的部分:

  • 什么领域值得用现今的科技重新发明一遍,可以好上十倍,透过网路效应,利润又会大上百倍?
  • 什么平台又是值得重新发明一遍的技术领域?(比如当时的 mobile 重新发明了 PC 上所有领域)
  • 什么领域值得「自动化」,从而可以挤出10倍的效率提升?
  • 什么领域的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跨界到新的领域,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100倍效率提升?

AARRR 已经过时,风口上有不同增长策略

传统的增长理论(2013),提出了 AARRR 模型。AARRR 模型提出了一个产品的使用者周期:

  • Acquisition 获客
  • Activation 激活用户
  • Retention 用户留存
  • Referral 推荐计画
  • Revenue 增进营收

强调增长的方向,应该是检视自己产品的 AARRR 线性漏斗,逐一检讨每一层的效率,达到增长的效果。

但如今这套理论已经过时。硅谷与中国现在进展到下一个「闪电式扩张」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2018)当中,增长理论,则强调 Distribution (分销策略)与 Loop(产品回圈)。

Peter Thiel 有一句名言:

“Poor distribution — not product — is the number one cause of failure.” (烂的分销体系才是失败头一号的原因,而非产品本身)

Dropbox CEO 则认为硅谷太多人以为创业正统观念是建造一个好产品。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不只是善于盖一个好产品,并且善于取得用户,接著善于构建一个商业模型。虽然大众所知 Dropbox 有一套牛逼的产品。但能够打下他们江山的是「分销策略」。

闪电式时代如何增长

那么这个时代要如何快速增长。第一个阶段当然是在风口打造产品,强攻上去。第二个阶段我认为在撑到高留存率后有两个重点:

  1. 如何利用现有网路最大化你的分销:Airbnb 利用 Craigslist 的例子
  2. 如何在这个网路上做到病毒传播:LinkedIn 利用使用者的 Outlook

从而去建立起网路效应。

(网路效应的定义:当任何用户增加对其他用户的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时,产品或服务都会受到积极的网络影响。意思就是当这东西越来越大,其他竞争者就越来越不可能取代你。)

以此为依归,去打造你的成长策略。

比如说 OTCBTC 的策略就是在原有的币圈微信群组,搭配上旧有的买卖家熟人网路,做到病毒传播。

开局战略:极简,差异化,自增长(垄断产品特征)

很多人以为牛逼的产品,就是要规划很多功能,才能上线后一击必杀。

其实真正牛逼的产品,并不是这么产出的。

《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一书里面还提到,垄断产品的特征是:极简,差异化,自增长。

这三个特征,貫穿了我们全书:

  • 极简 -- 不写规格,而写 User Story,只专注在「解决有价值的事」
  • 差异化 -- 利用 Landing Page 与 Customer Support 找出细分人群,利用 Onboarding UX 在细节上做出细微的差异化
  • 自增长 -- 利用网路效应以及渠道上搭建出病毒回路

1. 极简

作法:

不写规格,而写 User Story,只专注在「解决有价值的事」

解说:

使用者关注的从头到尾只有 1) 这个项目能不能完成我雇用这个服务的目标 2) 能不能让我短时间秒学会操作。所以不需要其他多馀的功能。再来,复杂的产品功能,只会让使用者困惑。一些产品后期有复杂的功能,是按需做完 Onboarding 的结果,并不是初始原因。复杂的功能,也会遇到增长天化板。

比如多数产品之所以无法跨国或跨语系做到增长。是因为 Onboarding UX 是依据各国消费者习惯所客制的。如果产品起始功能太复杂,很难扩张。或者产品过早为某一国家优化(很多小国产品团队,都有我先在本国打造核心产品,然后推展到其他国家去),就很难在其他国家得到爆炸性的增长。

2. 差异化

作法:利用 Landing Page 与 Customer Support 找出细分人群,利用 Onboarding UX 在细节上做出细微的差异化

解说:

产品差异化,并不是特别想出什么异想天开的气话。反而是深钻目标人群以及使用行为的最终结果。这个结果造成了网路效应以及很难撼动的护城河。

Onboarding 本身的章节就高达万字,并且自我形成增长闭环。所以这里的差异化,是指细分目标族群的最终结果。

3. 自增长

作法:利用网路效应以及渠道上搭建出病毒回路

解说:

产品并不是品质好就是终点。而是要有效扑在渠道上。并且使用者的旅程经验,符合人类本能特性,造成一个一个的增长回圈,达到病毒增涨长的最终结果。

结语

这本书的书名 -- 闪电式开发。指的是"在风口上做出正确的创业题目,并且顺利的产出项目并取得高增长"。

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但是这样的结果,是真的有一系列的方法论的。

这本书也是我八年以来开发产品,与创业旅程总结出的方法论。

我真挚希这本书能帮助推进世界上更多团队,少走更多弯路,且造出更多牛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