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娴和吴思竹是同伴长大的。说书人叫这青梅竹马,他俩情同兄妹。
初中毕业后,都没取上高中。总算在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做了一件好事,培养了两个在文化上合格的男女公民。人家如此鼓励他俩,他们自己也心安理得。不要父母操心,不要政府安排,他俩自选了同一行当,卖冰棒。
他俩都在北门一带转悠,生意倒也不错。碰到大热日子,他俩就一人守住箱子叫卖,一人蹬上单车进货。每人每天挣得七八九十元。
夏天衣服既简单,又便宜,他俩穿着时髦,与街上来玩行人相比,更显阔绰。当他们有时不背冰箱,出现在娱乐场所附近时,谁不把他俩看作一对幸福的情侣,甚至当作高干子弟呢?怎么,你瞧不起人?
他们终于领到了结婚证书。办喜事的那一天,两家亲朋友好来了三四十位客人,都站在下着小雨的街巷两旁等(酒)饭吃。他们居然收得贺仪上千元,办酒席只花了两百多元。结婚比买卖更赚钱,天天举行一次结婚酒宴才好呢。李慧娴怨吴思竹说:“真对不起人啦!有几个都生气走了。”吴思竹说:“大惊小怪什么!人家也是这样办的。他们今天是来还债的。我去吃他们家的酒席,也是餐风露宿的,紧过裤带的。生气不喝酒,去喝西北风吧!一礼还一拜。”
李吴两家都只有一间小地房,又是通风的隔壁邻居。李慧娴只有一个卖葱的妈妈,母女两人睡一张床。吴思竹的爸爸是卖洗衣刷子的,商品是自己制造的,患了“风火眼”,角膜长年充血。儿子不愿与他共铺,一个睡铺板,一个睡竹床。
儿女要成家,哪有新房呢?邻居有个诸葛亮,替他们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计策。现在是改革时期,一切都必须改革。改革又没有标本,怎么好怎么改。李家房子要稍好一点,就改成新房,吴家的房子也不差,就改为“旧”房。“什么叫旧房呢?”“叫两个老家伙住。”“叫两个老家伙也结婚啦?”“叫他们合拢来,结婚不结婚,根据男女双方自愿,你我都管不着!”这样,李吴两家唱起了对台戏。开锣那天,两台戏演得真热闹,一台新话剧,一台文明戏。
他俩春节结婚,到四月里,生了一个女孩。却和她爸爸吴思竹一个相,也是白皮肤,一头漆黑的胎生的卷发。两家双喜,邻里也都个个赞叹,表示庆贺。就是有一桩不好,眼看天热起来了,两口子都脱不开身来去贩卖冰棒。难道又背小孩,又背冰箱么?可搭帮他们姑爷,他开百货店亏了本,把铺面让给内侄女媳开个小店。他俩都是学生出身,有文化,会写字,就买了一套油印工具,写个招牌,“思李油印社”。其实就是他们夫妻的合股公司,丈夫不再思竹,决心思李了。
李慧娴公私两忙,照顾不周,油印社两个星期就实行改革,成了武汉豆皮店。每份0.38元,价廉物美,以广招徕。长沙人喜欢吃米粉,豆皮店门前冷落。人们走过,口里还口念咒语:“肚皮肚皮你娘的肚皮!”
过几天,豆皮店又关门了,“思李”旧址又竖起了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了六个大字:“供应米粉饭菜”。煤炉燃烧着,锅里的水也滚了,年轻的妈妈系上荷叶边的白围裙,立在炉边“手舞足蹈”,还象大姑娘表演秧歌剧,过客止步,教授吟诗:“卢家有女名莫愁。” 一哄挤进店来试米粉滋味。不久由于“骑士”们的宣扬,李慧娴一跃而为“城北米粉西施”,顾客盈门,都是来瞅她的。等小思李能坐手推娃娃车,停在门旁时,又多了一个小天使。从此夫妻粉店高朋满座,一本万利。忙不过来,还从六堆子雇来两个女服务员,生活更加红火。现在不怕失学失业,热饭热菜随时都有。油盐烟子燻了,谁还能吃得几碗。
吴爹爹和李娭毑也在头卡子摆摊子,提篮子。一个卖葱,一个卖棕刷子,也是夫妻开店吧?谁要谈到他们的小孙女,夸奖两句,保证两分钱一堆的葱加一根,三毛五分钱一个的洗衣刷子只收三毛三。
个体户实在光荣,当万元户大有希望。
1987 年 9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