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数学.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 郑宝东,郭潇,王忠英编. --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1,ISBN: 978-7-04-056810-3
- 参考书目见本文档最后一节
- 曾吉文
- 授课风格:PPT + 板书。听课效果方面,不怎么好抓住重点,很多时候上完一节课,还是不知道关键的某些解题过程是怎么写的。
- 上课无考勤
- 听课建议:建议自力更生。
- 李文彬
- 授课风格:幽默风趣。上课以板书为主,基本不用PPT。
- 上课无考勤,不点名
- 听课建议:若是已经提前学习了课程内容,可以不听课,自己学习其它。
- 梁慧
- 授课风格:上课以板书为主,基本是复述一遍书上内容,有时稍有补充。除解析几何部分基本不用PPT。
- 上课有时考勤/点名
- 听课建议:若是已经提前学习了课程内容,可以不听课,自己学习其它。
- 史峰
- 授课风格:偏学术性,拓展内容较为丰富,对入门不友好(但是平时自己研究些东西之后会发现他讲过)
- 上课无考勤
- 听课建议:建议自力更生
答疑可以直接问老师,老师一般会耐心解答。
考试整体难度适中(比高数简单一些),打分较友好。期中考平均分在 23 左右,期末考平均分在 40 左右,不捞人,挂科比例大约 1% 到 2%。
从 17 年至 20 年,考试风格略微有变,越来越注重对概念的理解,计算量不断增大,但证明题的思维难度在下降(特别是 20 届,期末考试已经删除证明题)。
Comments from 22、23、24 级 students wanted here!
23 年秋的代数与几何考试与 22 年的考试风格接近,考试回归计算,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考察各章所要求的各类计算,而选择题会出现概念辨析题,主要是课本上有的概念,思维量明显小于高数考试,主要突出一个计算能力,且不要求证明题。
24 年秋的在和本部联考后加入了多选题,难度略有上升,但是仍然没有要求证明题,主要考察还是各种概念的计算。
文 / Gaster,2025.1
作业的话一般交了就是最低分 18,写的认真、错误少就是 20(满分)。
学习时,要先将公式概念记熟,再将经典题型的思路理清,要不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思维量不大、基本在考计算)。
有时间想进一步提升,可以做参考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疑难解答》《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习题指导》上的题目。没时间的话,至少将作业题弄清楚。
MOOC 的话,可以前往中国大学 MOOC上看哈工大的《线性代数》,或者去 B 站。
工大的教材过于枯燥和公式化,很多变换是拿来干嘛的都没有讲清楚,如果只是应付考试的话,如前述所说,看工大的 MOOC 并硬背教材公式即可。 但如果是想长远发展,比如以后想学习图形学、游戏开发等这些应用线代知识较多的工程应用场景,那么对数学知识原理的理解就是很有必要的。
个人推荐的教材及网课:(以下教材在校内网盘能够找到)
- David C.Lay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有中译本,万能教材,但是部分翻译有点机械化,建议配合英文原版教材来看。
- 补充:讲解顺序非常自然,易于理解。例如,1-2 章,从线性方程组领起,再将其转化成向量方程和矩阵方程的形式,很好地将方程组解的性质、线性组合的性质和矩阵的性质结合在一起,后又通过可逆阵将它们联系起来;较早引入线性变换,让读者提前接受将矩阵视作变换的动态观点,并由此给出定义矩阵乘法的动机;第 3 章引入行列式的动机明确,由 Cramer 法则引出伴随阵和求逆方法比起工大的直接定义要清晰得多;等等。文字量虽大,但含大量例子,读起来并不费劲。
- Gilbert Strang《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清华近几年开始给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不过国内也是只有英文原版,国内出版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线性代数,黄色封皮的。
个人觉得大家不必太过惧怕英文教材,很多英文教材其实也就最开始需要查一查术语,原理讲述部分很多都比国内教材要好。
- MOOC:上知乎或者各个网站一搜都不可避免会提到在全球范围广受好评的 Strang 老爷子的线代神课,MIT的课程编号是 18.06,b站直接搜 「MIT 线性代数」有很多,虽说是 2011 年的视频了,但并不影响知识的学习,优秀的慕课和教材能使你的学习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还有个比较新的 2018 年的 18.065,是《线性代数在数据分析、信号处理、机器学习中的应用》,算是个偏向 EECS 方向学生的线代课程,如果看完 18.06,还有余力的话可以继续看 18.065 试试。